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考茨基 -> 社会革命(1902)

5.提高生产



  要迅速提高生产,有各式各样的办法;其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办法今日已具有重大的意义。美园的托拉斯成功地应用了这两种办法,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以便用来解决社会革命的方法问题。他们向我们指明了怎样把全部生产都集中在最完善的企业里,而让其他经营得较差的企业统统停产,就能一下子提高劳动生产率。例如,几年前糖业托拉斯只利用了它所拥有的全部企业的四分之一,而达到的产量却相当于其全部企业原产量的总和。威士忌酒托拉斯也将其八十个大酒厂停闭六十八个,只继续经营的十二个酒厂的产量不久就超过了以前八十个酒厂的产量。无产阶级政权不妨也这样做,而且做起来更容易,因为它不会因此遭到私有制的阻碍。在企业属于私有财产的国家里,要淘汰其中经营不善的企业,只能通过自由竞争慢慢进行。即使是托拉斯,也只能取代那些亏损企业的私人所有权,把它们都合并到自己的手里。无产阶级既然要把整个资本主义私有制废除掉,它就能够把托拉斯只能在较小的生产领域内实行的方法,扩展到社会生产的整个领域去。但是,无产阶级在运用淘汰次等企业以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时,与今日托拉斯所使用的方法之间的区别,还不仅仅在于应用范围上的不同,它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和用于其他目的。新政权实行这种改变,首先是为了提高工资。而托拉斯的做法是不顾工人的。它把闲置企业里的工人干脆解雇,至多也只利用他们来威胁那些就业的工人,压低他们的工资,使他们更服服贴贴。获胜的工人阶级当然不能这样做。它将把闲置企业里的工人调到正在继续经营的其他企业里去。托拉斯宁可使工人投闲置散,因为它们并没有大规模扩大生产的打算。产品增加得愈多,产品的供应量就愈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的价格就会愈低。而托拉斯总是竭力阻止价格下降的。因此,它们宁可限制生产,而不扩大生产。托拉斯只让最佳工广生产,仅仅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以便在价格不变甚至上涨的情况下增加利润,而决不是为了扩大生产。反之,无产阶级政权则是为了扩大生产,因为它所要的不是提高利润,而是提高工资。因此,无产阶级政权将尽量增加最佳工厂里的工人数目,以便用多班轮换制来提高生产。我想举一个例来说明其可能性和它对生产会发生多大的影响。这个例子里的数字当然是随便设想的,并不见得符合实际情况,但决不是毫无根据,而是个别企业已经办到了的。譬如我们以德国纺织工业为例。它目前拥有约一百万工人(1907年是1,088,280人),其中大半(1907年是597,412人)是在百人以上的工厂里干活的。现在我们首先假定,较大的、业务较广的工厂一般都是技术较完善的工厂。当然,不会普遍都是这样,一个二十人的工厂也可能在技术设备上比同行业的一个八十人的工厂好得多。但是一般说来,这是符合实际的;我们在这里就不妨这样假定吧,因为这只是一个用以说明问题的例子,不是一个要求明天就要做到这一点的具体建议。我假定,百人以下的工厂是最不完善的工厂。这些工厂都关闭了,把工人都调到百人以上的工厂里去干活。这时,就可以把他们分成两班轮换劳动。如果目前他们的工作时间是十小时,那么轮换后每班的工作时间大约可减少到八小时。这样一来,这个企业的生产时间便多了六小时,其机器的利用时间就更长得多,虽然每个工人的劳动时间已减少了两小时。我们可以假定,每个工人的产量并不相应减少,因为已有许多实例说明,缩短劳动时间的优点一般至少能弥补其缺点。现在我再假定,目前在较次的工厂里,每个工人每年生产价值二千马克的产品,而大里工人的生产率比小厂高出100%(辛茨海莫所作的同类估计与此相近),那么大厂里每个工人的产值便为四千马克。这样,目前有五十万纺织工人在小厂里干活,其产值为十亿马克,另有五十万纺织工人在大厂里,其产值为二十亿马克。结果,这一百万工人共生产价值三十亿马克的产品。
  但是如果在新政权下,工人都是集中在百人以上的大厂里的,因而都能生产四千马克的价值,则一百万纺织工人所生产的价值达四十亿马克,比以前多出十亿马克。为了比较起见,我假定这里还照旧生产着价值。
  但是,还可以更进一步,不仅使百人以下的小厂停产,还使百人至二百人的中厂停产,而把全部纺织业生产都集中到二百人以上的大厂里去。这种大厂的工人数目在1907年是368,612人,即大约为纺织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一。这样,就必须分成三班轮换劳动,才能使大厂里的全体工人都有活干。我们假定,为了避免上夜班,每个工人的劳动时间减到五小时,也即目前的一半。这时,一个工人在大厂里也许比在小厂里多生产到四倍,也即按照我们以上所作的随便的假定,每年约生产八千马克。这是按照减少劳动时间并不同样减少其产量的原理来计算的,因为休息较充分的工人比过度劳累的工人的工作效率高。所以我们可以假定,工人在八小时里生产的产品同他们目前在十小时里生产的一样多。不过,如果我们进一步假定,劳动时间从八小时减到五小时后,工人产品即使减少也不会高于25%,肯定要低于37%,这样假定就不会是过分乐观的了;那么,每个工人这时至少每年仍能生产五千马克,也许六千马克,全体工人合计则生产五十亿至六十亿马克。由此可见,比起目前的产量来,总产量加倍,工资也能相应地加倍(还根本不谈剥夺资本的话哩),这还是在同时把劳动时间减少一半的情况下做到的。事实上,在某种情况下,工资的提高有时甚至比这里所提供的数字多些。我们不妨假定,在我估计的目前纺织业三十亿马克全年产量中,有十亿用于支付工资,十亿用来添购原料、机器等等,十亿作为资本的利润。而在新政权下,它将生产六十亿马克,其中二十亿用于原料、机器等等,十亿用于资本家被剥夺后的补偿和充作迄今所实行的社会事业的经费。这时,还剩下三十亿马克可用于支付工资。这样,工资就能提高到三倍。而且这是不用添置任何新设备、新机器,只消停止小厂生产而把小厂工人调到大厂去就能办到的。因此,我们只需把托拉斯小规模地向我们示范的做法,大规模地去实施就行。阻碍着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只不过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罢了。
  然而,这种办法还有另一方面的问题。批评我们的人喜欢向我们提出异议说:似乎长远看来是不可能实行生产国有化的,因为目前的工厂数目实在太多了,要等竞争把小企业都淘汰掉,才有社会主义生产的可能性,但这毕竟还要历时很久。在德意志帝国境内,全部工业企业的总数竟有二百万左右;单单纺织企业就有十三万六千个(1895年还超过二十万),国家怎么经营得了这么多的企业呢?
  当然,这项任务看来是大得可怕的,但是我们认为,无产阶级实行托拉斯的方法,虽然把企业统统收归国有,但只经营较完善的大企业,则这项任务就减轻了许多。在136,000个纺织企业中,百人以上的企业只有2,297个。显而易见,把纺织工业集中在这二千多个企业里,就大大减轻了社会调节生产的任务。我们假定新政权进一步把二百人以下的企业统统关闭,则更简单得多:这时,在136,000个企业中,只剩下一千个了。管理和监督这么一个数量的企业,决不会是无法办到的事。
  这里又有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观点。我们的敌人以及我们队伍中的悲观论者在衡量我们的现社会是否具备了实行社会生产的成熟条件时,总是拿我们社会随身拖累着而无法迅即摆脱的旧包袱的数量来作借口的。他们得意洋洋地一再向我提起目前还存在的大量小企业。但是,实行社会主义的成熟条件并不取决于现存小企业的数目,而取决于已有大企业的数目。没有发达的大企业,是不可能实行社会主义的。反之,在大企业大规模存在的国家里,社会主义社会就更容易集中生产,并且迅速摆脱小企业。这群诅咒社会主义的乌鸦很会用它们那不祥的聒噪宣告未来的不幸。他们固执地宣称,德意志帝国的小企业总数从1882年的2,882,768个增加到1907年的3,124,198个。但是,这种增加完全限于商业;工业部门的小企业则在减少:从1882年的2,175,857个减少到1907年的1,870,261个。在这个期间内,拥有五十名以上工人的大企业总数则从9,974个增加到32,007个,即增加到三倍以上。这一增加说明,已充分具备了社会主义的先决条件。如果说,小企业的绝对数没有同时减少,那只能说明,无产阶级需要甩掉的旧包袱数量还很大。在这方面,托拉斯可以给我们做不少准备工作。
  在其他方面,托拉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榜样。今日的托拉斯不仅靠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而且采取多种手段厉行节约来增加其利润。社会主义生产必须更高度实行节约,包括合理使用机器、利用副产品和减少运输费用等等。还是举纺织业为例:把原料和副产物运给136,000个企业,与运给一千个企业,其所需的费用是大不相同的。企业的管理费也如此。在这136,000个企业中,最小的企业当然不需要特别的监督,可以把管理人员裁减到五人以下,让厂长也参加干活。除了这些最小的企业外,还有14,000个中等企业。这些企业所需要的管理人员,肯定比那一千个企业的管理人员多得多。但是,托拉斯可以取消企业之间招徕顾客的竞争,因此还能节省出其他许多开支。自从托拉斯在美国出现以来,企业所雇用的外出推销员的数目减少了;最明显的是J·W·詹克斯在一篇论文中所引用的事例:有一个托拉斯一成立就扩大其生产规模,以至在它所属企业中雇用的非熟练工人数目增加了51%,熟练工人的数目只增加了14%,而在同一时期内,推销员人数则减少了75%。詹克斯还介绍说:根据某些托拉斯自己发表的数字,它们花在广告和招贴上的费用节省了40%到80%以上。
  只要工业部门增加工资,就会最终地把目前在居间贸易中过着寄生生活的大量劳动力调动出来。这些人正在他们的小店铺里过着仅够温饱的生活,不是因为他们非守住店铺不可,而是因为这些店铺老板没有信心另谋生路,或者觉得所挣的钱不够养家糊口,还得找一个副业。
  当工业中把工资提到够高的水平并且有足够大的对劳动力的需求时,从目前全德意志帝国在贸易、交通(除邮政和铁路外)和饮食业中就业的三百多万人中,也许就能调动出二百万人来,使他们脱离寄生状态而参加生产活动。
  因此,提高工人阶级生产能力的两个方法是:取消寄生性的就业以及把企业集中到最完善的企业中去。采取了这两个办法,无产阶级政权就能立即把生产提高到足以大幅度增加工资并同时缩短劳动时间的一个高水平。每一次提高工资和缩短劳动时间,都必然会增加劳动的吸引力,从而调动那些原先在服务行业中受雇佣和从事小店主等寄生活动的人参加生产。工资愈高,劳动者就愈多。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可以把这种说法改为:劳动者愈多,社会上游手好闲的人就愈少,产品也就愈丰富,工资也就愈高。这个规律在自由竞争的社会里是不能成立的。在那里,提供的工人愈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就下降得愈厉害。这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制度的工资规律。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