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杆和直立的树表示没有危险。假如敌人离开据点向山谷方向前进,放哨的人会降低其中一个旗杆或树上的标志物,表示敌人可能要去的中心地区并告诉人们准备离去。该信号同样也告诉民兵准备埋地雷或预告敌人要进犯的地区。把旗杆或树上的标志物,降到底表示敌人马上就要来了,村民必须向山上疏散,民兵要守住位置并埋地雷和进行其他防御活动。这些信号也常放在有利的位置,既可以使山谷周围的人们立即看到信号,同时也能将信息迅速从这个山谷传到另外一个山谷。
与这样的视觉方式相关的是挂在树或木架上的庙钟或一段铁轨。它们都被放在视觉信号附近,但常在靠近村庄或农场的山脚处。通过敲打,岗哨让人们注意山顶的视觉信号。当敌人靠近时,声音越急,直到每个人都离去。放哨的人一般是民兵或自卫队的人。
第三种信号主要在夜晚使用,有时没有视觉信号或声音方式可以使用时也在白天使用。主要是一个手榴弹,当敌人靠近时或其他确定的敌人马上就要靠近的时候,哨兵就扔出它。这个信号告诉人们不要携带任何东西马上离开。一天晚上,彼得金一行人从观察位置穿过铁路去往上游河边的一个村庄。一个哨兵扔出一个手榴弹警告睡着的村民,因为他把军事观察组的成员当成敌人了。
中国共产党不像日本人那样使用狗或信鸽。他们曾经抓住了许多敌人的狗或信鸽,但因为缺少使用经验和要进行高度机动的战争,所以从没有使用过鸟和动物。
在与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延安无线电部的王铮主任商谈后,美国人认为,中国的设备超负荷运转,美国情报部门要求的附加优先任务会使其运转更加缓慢而降低效率。观察团建议扩展网络,并设计一个可以从下属发报点传过根据地到延安八路军总部中央收集中心的情报网络。王铮告诉他们,中国可以通过提供发报员和一些技术员来支持这样的网络扩建。大多数司令部的电台人员都能操作延安的手动或脚动15~20瓦特的输出设备。马达驱动的设备不可行,因为它们有时候必须快速移动,而这样的设备对士兵发报员来说难以运输。
在首先给了重庆备忘录后,该计划逐渐因其密码代号"延电4号"而闻名。该计划预计至少要有三到五个设立在延安的独立发报和接受台来发送、接收和协调所有发报活动,首先要准备人员和设备用的窑洞。一旦电台开始运行,将每天24小时不停活动,电台要设立在离延安城远一点的地方以防止空袭。
只要有好品级的油和一些标准辛烷气体,日常的柴油发动机可以为"延电4号"提供动力。延安的柴油多而且效果不错,但当地生产的豆油不能为高速马达提供润滑,所以必须从外部带进来润滑用油。又由于冬天、春天和夏天的大量黄土粉尘,这里所有的马达保养变得困难。
多姆克认为,美国人在延安的主要活动是与八路军的发报员密切合作。中国共产党最初觉得他们负责建立战区情报搜集站,然后由中国共产党负责维护这些情报搜集站。
来自延安的报告很好地服务了战争的进行,尤其是第二十轰炸队和空地救援队。在一个1944年9月12日的报告里,第二十轰炸队的福斯(Foss)上校提到,在那个星期里,收到三份不同以往的报告。第一份报告说,7月有四架飞机轰炸了铁路附近的货场,炸死了17个日本人,幸存者吓得要求增加空防。当地人看到美国飞机"高兴得拍手"。第二个8月22日的报告说,超过80架的敌人飞机在石家庄的机场演习。
来自华中东部海岸的第三个报告上面有叶剑英的签字,说第二十轰炸中队的26264飞机落地的情景。该报告描述了编队中一架飞机突然爆炸起火落地的情景。中国共产党独立大队的部队赶去营救。途中他们遭遇了200多人的敌军,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后击退了敌人,在这次遭遇中,中国方面牺牲了五人而敌军死了十几个人。在电报发出时,他们进行了广泛的搜救活动。尽管有一人已经落在敌占区,但9月1日已经找到五个。第二十轰炸中队当然高兴得到关于此次事件的报告,尤其还包括了飞机的编号。
空地救援队还赞同扩展中国共产党的通讯网络,但倾向于将一些设备设在靠近营救活动的地方以获取消息。此外,空地救援队相信,应该建立电台来搜集与战俘营有关的消息。可以理解,这样的网络会帮助战俘并能帮助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避难者。电台联系还能减小和避免浪费。
埃默森曾经认为,增容后的中国电台网络可以先向日本、朝鲜和中国东北广播,还能够在进攻日本本土时散布失败情绪,减少敌人抵抗。他建议在山东省的中国共产党根据地建立发射台,因为那里"日本人民解放组织"有强大的军队并要建立学校。他说,中国共产党有可靠的日本人来运作这样的电台,也可以从延安的学校里招募经过训练的人。埃默森认为,如果该电台以一个名为"自由日本"的团体的名义而不是以敌对的美国人的名义广播,可以产生无可估量的巨大效果。
每个人都认为,尽管中国共产党缺少搜集美国所需要情报的经验,但他们急于取悦美国人和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他们的一个缺陷是因为没有空军,所以不注意搜集空军情报。不只一个美国人认为,帮助他们获得一个好电台将是把他们战争努力的潜力最大化的第一步。事实上,电台通讯经常中断和缓慢,结果,中村中士在战地准备的东西要在三周后才到达延安,使得战斗人员觉得不可能及时了解日本军队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