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外交、分歧与赫尔利(10)


  假如没有这些,赫尔利是一个政治上有抱负、脾气暴躁、自相矛盾的自大狂,许多使团的人都领教过他的脾气。他的不安全感让他扼杀异议,冲动地责骂对自己的批评。然而尽管他是一个浅薄的人,但他不傻。有的历史学家认为他对中国的无知没有产生任何害处。当那些更为世故的人如高思变得怀疑和消极时,他仍旧充满希望。也许没有人能解决史迪威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或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在一个简短的"蜜月"后,毛泽东就决定不信任他了。
  有的历史学家把赫尔利叫做一个装模作样的傻瓜,一个演起来像大人物的无能者,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权威,因此挤占了官方的决策。他懦弱、自大,对中国一无所知,而且对上司撒谎,至少他给上司讲他们爱听的。但是,他和他之前的其他总统使者劳切林·加利、温德尔·威尔基和华莱士都代表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流,而史迪威和他的支持者,包括那些与"迪克西使团"有关的人不是主流。
  当"迪克西使团"前往延安时,中国共产党是乐观的。不过,当他们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时,这种积极的态度逐渐变成了失望和愤怒。赫尔利使命的失败适逢中国共产党重新评价他们需要什么来达到目标和是否需要"迪克西"的援助之时。在某种意义上,尽管没有达到和谐,但就延缓不可避免的内战来说,赫尔利和"迪克西使团"的作用还是有效的。面对美国谈判者,延安和重庆都暂时被迫进行谈判。这种不情愿的宽缓期有助于维持中国战线直到盟军在太平洋取得胜利为止。

“孤帆远影”免费制作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属于原作者,请勿用于商业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