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德最先会面的是朱德将军,时间就在他和包瑞德到达的那个早晨。包瑞德告诉朱德,伯德正是按重庆美军参谋部的要求来谈要做些什么和能做些什么,有待美国政府批准。在对这一议题谈了很多以后,又在当天下午组织了另一次会面,是与参谋长叶剑英将军。在将近五个小时的过程中,多项议题都涉及了而且形成了共识:
1.特别军事行动小组人员和他们的部队将被安排在共产党控制的地区,主要是摧毁日本的通讯设施、飞机场和碉堡,一般打了就跑。
2.美国战略情报局将会全面武装共产党的军队,共产党的军队要支持和掩护美国军队完成破坏任务。
3.通常,袭击的目标都由魏德迈选定,具体细节会与共产党在他们控制的地区共同制定。
4.美国战略情报局将为至少2.5万名游击队员提供除了食物和衣服的全副装备。
5.要专门建立学校,来培训如何使用美国武器、炸药及通讯设备。
6.用于与八路军合作的无线电情报网络也要建立起来。
7.民兵至少要配备10万套伍尔沃斯单发手枪。
8.相应地,当魏德迈认为战略需要,共产党应当用他们全部的65万人部队和250万人民兵加以配合。
在正式的会谈后,朱德将军谈到,不知蒋委员长会不会同意这些计划。当他问伯德的意见时,伯德明确地说,那些他提出的条目很有希望获得批准。朱德还问伯德,不知美国政府方面会不会同意这些计划。伯德说,如果多数人都建议在中国北方对付日本人是好主意,他认为他无法想像华盛顿还会按照曾对国民政府的许诺行事。
后来,伯德记得朱德将军又问道,如果美国政府同意而蒋介石不同意,那又将如何呢。提了这个问题,每个人包括他自己都笑了。伯德就说,军队官兵会听指挥,他们会执行任何得到的命令。更多问题顺着这条线展开了,但伯德只是坚持说每个人都很清楚,整个计划在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前都必须得到美国最高权力部门的许可。谈话结束的时候,朱德说,不管他们是否真正得到枪支弹药,中国北方的人民都会把美国人视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并把魏德迈将军当做他们的司令,如果他愿意给他们军事命令,他们一定会执行。
伯德显然已经努力在一个下午就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达成了一个共识,尽管这个共识未必能实现。但魏德迈对这件事的报告说,他对伯德的行动一无所知,直到1月份莫克莱尔告诉他,他把伯德派到延安去了,主要是为事先安排多诺万将军的建议,将军很快就会到中国了。在1月27日的报告中,他向马歇尔将军报告了这件事。这位战区指挥官说,他已经通知了所有在他统帅下的官员"我们必须支持国民政府",并且"如果没有蒋委员长的赞同和认可,绝不可能与中国的任何组织或个人谈判,或对他们提供援助"。魏德迈相信包瑞德和伯德都知道这些命令。他又补充说,他并不知道伯德要在包瑞德的陪同下去延安。他引用伯德给华盛顿的信,以暗示他并不知道伯德的谈判。
共产党的领导人,毫无疑问愿意相信包瑞德和伯德以美国高级权威的身份说过的话,并且因为上述的那一次会面又增加了新的希望。因为感觉他们可以和美国的另一个派系合作,他们就拒绝了赫尔利进一步提出让周恩来赴重庆进行深入协商的要求。戴维斯是12月15日与包瑞德同乘飞机抵达延安的,他于12月17日又返回了重庆,赫尔利因为他奉劝共产党终止进一步的政治协商而指责了他。
在戴维斯逗留的两天里,他"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毛泽东相对于其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接着他汇报了叶剑英将军询问他是否认为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去访问美国是一个好主意。戴维斯回答说,对他来说这个问题似乎太学究气了,因为他认为很难得到国民政府签署的通行证。戴维斯认为叶剑英这样问是说明他想去美国。
也许跟叶剑英与戴维斯的谈话有关,也许因为让希契带的信没有回音,1945年1月毛泽东表示愿意和周恩来一起去华盛顿。"迪克西使团"的代理团长雷·克劳姆莱少校1月9日把这一提议转达给魏德迈在重庆的总部:
延安政府想派一个非官方小组去美国,向对中国的形势和问题感兴趣的美国公民和官员解释目前的状况。以下是未记录在案的建议:如果罗斯福总统愿意在白宫把他们当做中国的一个重要党派来接见,毛泽东和周恩来愿意尽快地单独或同去华盛顿。如果罗斯福现在或不久的将来发出邀请,他们明确表示希望去美国。这有利于保护他们相对于蒋介石的政治影响。
克劳姆莱对这一要求是这样解释的(本书作者将它换个说法):
1.事实证明这是极重要的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的协商会。
2.直白的语言表明蒋介石不会与共产党妥协,并且决心已定。
3.这里的下级官员说延安政府正积极准备一场即将来临的大规模国内战争,但最高级官员都回避这一话题。
4.我们的联系员明确宣称,在日本战争后,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将在6~12个月内落入红色政权的统治。
5.组织者和军队领导离开延安地区不是因为第四项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