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资料汇编·中共建国前后劳资两利政策演变:1946-1952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扩大“五一”成果,进一步恢复与发展生产!——并勉即将回到岗位上的华北工代会议代表(1949.05.16)

  (1949.05.16)

  扩大“五一”成果,进一步恢复与发展生产!

  ——并勉即将回到岗位上的华北工代会议代表

  华北解放区工人阶级今年以空前雄伟的规模纪念五一。围绕着这一伟大纪念日,党和工人阶级作了许多重要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生产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今年纪念五一各公营企业曾掀起了巨大的生产竞赛运动。生产成绩是很大的,闻名的各种机车、滦河大桥、百辆电车等都是这一时期修复的,各工厂生产效率空前提高,门头沟采煤工效率打破了三十年的纪录,天津、宣化纸厂等地工人自动增加工时,下花园发电厂五天即省煤一百五十吨,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一生产成绩是工人阶级的五一献礼,也给今后发展生产以新的刺激。生产竞赛运动作得好的地方,都大大地提高了工人的觉悟,新解放的平津等大城市工人从生产中树立了新的劳动态度,他们懂得了自己是社会的领导阶级和工厂的主人,生产是为了积累国家资本,建设经济,同自己的幸福密切关联着,因而抛弃了曾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用以反抗阶级敌人的各种“怠工”、“破坏”的残余影响,而代之以组织起来自觉生产的主人翁态度。许多工会组织与公营工业管理机关依靠了工人阶级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动工人参加了工厂的民主管理,适当地解决了工人所提出的合理要求,保证了生产的向前发展。但另外也有些地方忽视发动工人积极性,不去积极解决工人各种困难,单纯强调行政管理,以为只要自上而下去布置一套竞赛,便可万事大吉,结果只有流于形式主义,锦标主义,生产即使有所提高,也只是暂时现象,竞赛一过,生产率随之降低。

  在私营工厂方面,平津两地典型地解决了几个私营工厂的劳资关系,象天津久大精盐公司、东亚毛织厂、北平慈型铁工厂等,用具体事实说明我党劳资两利的政策,让工人们懂得了要以主人翁的资格与资方共同担负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责任:一方面在可能条件下尽量满足工人合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说服与纠正工人中某些过高的工资要求和过高的待遇要求。对于资本家,也要扫除他们之中的若干疑虑,指出他们的前途和应走的道路。象东亚毛织公司经理宋fěi@①卿便是一个典型。他受着国民党长期欺骗宣传,解放后天天疑惧会有一天斗争到他的头上,虽然人民政府各种措施已使他认清反动派的欺骗,但他对共产党的政策仍然半信半疑,经与刘少奇同志谈话,才懂得了共产党的政策是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不能超越历史,这才下决心发展生产,订出了增厂、添购原料、加开夜班、扩充机器等等计划。他说:“现在,我放下了这副‘消极’的担子,挑起了‘积极’的担子,虽感沉重,然我有信心把它挑好”。北平方面也有类似的例子:工人阶级一经说服便很容易接受党的政策。党和工人阶级的种种措施,使得资方也摸着了“底”,从而提高了生产积极性。这一经验是成功的,将会向全区推广。

  由此可见,五一前后的各公营和私营工厂都在大踏步地向前发展了一步,这是今年纪念“五一”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一个重大收获,应当宝贵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中这些正在发动或即将发动起来的生产积极性,要很好总结这一经验,纠正某些可能的偏向,用以教育全体干部和人民,使党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繁荣经济、发展生产的政策真正得到贯彻。

  有一种想法是要不得的。这便是认为纪念“五一”妥不过是各式各样的形式罢了,这样的同志可以把立三同志“关于劳资两利政策说明”看成是应景文章而不把它当作一个党的具体政策的说明,也可以把平津两地召开的各种座谈会以及负责同志的讲话看作一种简单的纪念,而不去研究其中的政策精神和深刻内容。因而在“五一”之后,他们便松懈或满足起来,这是不对的。应当兢兢业业继续努力,把现有经验系统化条理化,公营工厂要依据生产竞赛运动的基础进一步订立生产计划,克服生产自发性,系统地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工厂职工代表会议,工厂保卫组织,健全与充实工会,提高生产。在私营工厂方面要依据劳资两利原则迅速解决各种劳资悬案,即要说服工人停止某些过高的过分的要求,同时也要适当解决工人合理的要求,做到工人资本家共同负责积极生产,我们要求即将回去的华北工人代表们都能本此精神回到自己岗位,团结全华北职工,发扬主人翁的劳动态度,作全体人民的模范,推动各阶层人民共同开展生产运动。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