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资料汇编·中共建国前后劳资两利政策演变:1946-1952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东北不少私营企业签订劳资集体合同 劳资纠纷显著减少生产效率迅速提高(1950.01.07)

  (1950.01.07)

  东北不少私营企业签订劳资集体合同

  劳资纠纷显著减少生产效率迅速提高

  工人正当利益得到保证资方发展生产有了信心

  签订合同中应注意克服资方对工人要胁和某些工人的过高要求

  签订合同后沈阳某些资方无理行动已引起政府注意着手纠正

  【本报讯】东北不少大中城市私营企业劳资双方已签订集体合同,劳资纠纷已显著减少,产量迅速提高。自去年八月间全国工会工作会议结束后,东北各地人民政府劳动局、劳动科、总工会即按照会议精神,在工商局协助下,与当地工商同业公会,开始以行业为单位订立劳资集体合同。截至目前,沈阳、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安东、佳木斯、牡丹江、营口、辽阳、旅大、四平、吉林、西安、锦州、通化、承德等市私营企业中,已订立集体合同的有机械铁工、针织、棉织、造纸、火锯、国药、鞋业、火柴、锅业等行业。由于劳资双方订立集体合同的结果,解决了一些经常容易发生纠纷的如雇佣、解雇、工资、工时、劳保福利及劳动纪律等问题。这样使工人的正当利益获得保证,安心努力生产;资方也因双方权利、义务有了明确规定,对发展生产更有了信心,积极扩大营业。因此,在各地已签订合同的行业厂家,一般的产量已迅速提高。沈阳合兴铁工厂经理在未签订合同前,思想上存有“工厂扩大被没收”的顾虑,自己虽有积极经营计划,但不敢大胆实现;工人也因每日生产时间过长,劳动条件不好,故生产效率低,废品很多。全市集体合同签订后,该厂即按照合同合理调整了工时、工资、伙食供给标准等,劳资双方都很满意,积极生产。现在制造一个机车用的“汽饼子”,较前省工○·四个,翻砂部门生产质量也较前提高。在去年十二月份,资方除增雇七名技工、三名学徒外,并买到九间平房,准备今春扩大工厂。现该厂正修整旧存十台车床。此外振记、宏昌、新东、兴隆等铁工厂,也纷纷添雇工人,增加设备。安东市和昌造纸厂签订合同后,九月份产量即超过原定生产量(十二吨)五吨。工人获得超额奖金五百万元(东北币,下同),资方也因产量突增,得纯利五亿五千万元,较八月份该厂纯利收入增加两倍。佳木斯市铁工业在签订合同后,工友生产情绪普遍提高。大东等铁工厂工友除提出保证完成厂方生产计划外,并要做到尊师爱徒,爱护工具,节省原料。东和、祥德铁厂经理也改变了要迁厂、停工等想法。义大铁厂经理过去大吃大喝,眼看工厂要荒。订合同后积极想法扩大生产,到哈尔滨去包活。其他各地已签订劳资合同的行业,也因劳资双方执行了合同规约,努力发展生产,呈现欣欣向荣气象。但各地在签订劳资合同时,并非一帆风顺,直接达成协议。一般都根据全总所颁布的关于签订劳资集体合同文件的精神,参照北京国药业集体合同的先行范例,结合当地各行业具体情况,大力在劳资双方宣传酝酿。在酝酿中,经过不断说服教育,纠正了某些劳方的过高要求,及资方意图挟此要胁工人的不良倾向。如哈尔滨市铁工业资方曾把片面的不生效的资方合同草案大肆吹嘘。四平市木工业在订合同中,发现资方要求权利多、义务少,要求对工人处分多,奖励少的偏向。佳木斯市铁工业,营口棉织业在签订合同时,有的工人误认订合同是单纯搞福利,或认为订了合同不自由,而提出了某些过高要求。经过教育后,很快便认清了订合同的目的。为了长远利益,主动的做了让步。

  根据东北各地签订和执行劳资集体合同的情形看来,有如下问题值得注意:一、订立合同过程中大部地区采取了在劳动局领导下,由工会、同业公会及工商局配合,动员教育劳资双方充分民主协商的办法。从酝酿、讨论到签订,都经过了双方代表及全体职工、业主反复周密讨论的过程,使双方通过每件具体条例的协商,对发展生产,劳资两利的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少数地区在订立合同时发生偏向。如安东市鞋业领导订立合同的是“由市总工会和手工业工会五个同志组成”,这样使工会既作工人工作,又作资本家的工作,模糊了群众对工会是代表工人利益的组织的认识。二、在执行合同中有的资方违反合同,任意延长工时,忽视工人利益。甚至无理解雇工人。安东兴华造纸厂无故延长工时至十二、三小时。该市太新鞋店老板用“吃光了关门”的话来吓唬工人降低工资,由一百二十分降到八十分。沈阳市也有少数私营铁工业主在签订合同后任意压抵工人工资现象。甚至声言:“你嫌少不愿干就拉倒!”大生铁工厂近来将大部工人无理解雇。上述情况已引起沈市府工商局的注意,并已着手纠正。哈尔滨市也出现个别资方歪曲合同滥用解雇权解雇工人的事实。

  为了及时了解执行情况及解决所发生的问题,佳木斯市劳动科、总工会、工商局曾主动地召开了皮鞋业劳资双方代表会,检查执行合同的情形。劳资双方在会上都作了报告。根据检查结果,双方基本上都执行了,特别是工人执行的更为彻底,因此推动了生产。对某些执行稍有偏差的资方,工人当场提出了适当批评。最后由劳动科代表发言,勉励双方进一步贯彻执行合同,以达到发展生产劳资两利目的。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