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资料汇编·官爷与群众:特权·抗争·报复(1948-1956)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太原市的“市长接待日”制度受到群众欢迎(1955.05.09)

  杨国珍 马正焕 张卓然 (1955.05.09)

  太原市的“市长接待日”制度受到群众欢迎

  编辑同志:

  太原市执行“市长接待日”的制度以来,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下面就是最近两次的情况。

  太原市人民委员会在今年二月十八日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和人民代表联系的试行办法。办法中规定:市长在每月十五日要接待人民代表。

  三月十五日是第一次“市长接待日”,这一天有二十五位市人民代表与岳维藩市长见过面,他们反映了一百多条情况和问题,提议改进政府和国营企业的工作、改善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的占问题总数的四分之一。四月十五日又有二十七位市人民代表向市长反映了各方面的意见和问题一百三十条。目前这些意见有半数已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在“市长接待日”的前几天,代表们为了详实地向市长反映各方面的情况和问题,他们曾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将调查来的材料详尽地记在笔记本上。如北城区市人民代表王庚文,为了搞清太原钢铁厂二十八宿舍户籍员张补成住房子不经房主同意并对房主打击报复的问题时,就曾亲自去十几里外的尖草坪作了多方面的调查。青年学生代表薛丽,除经常和学生联系,听取反映外,并不断和区代表街道干部联系搜集群众意见;参加街道居民工作的人民代表为了反映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和居民及烈军属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郊区农村的人民代表,有的从五、六十里路以外赶来向市长反映农民急待解决的问题。

  市人民委员会对市长接待日反映出来的意见和要求,完全做到负责的处理;办公厅责成专人对所有问题按性质分别整理;并定期召集各部门的秘书会议,会上由市长对某些问题作具体指示,还规定处理限期。各单位对代表反映的意见,一般均经过领导批阅或研究。许多具体问题在处理过程中都派人实地调查或者和原反映代表取得联系。如公用事业管理局对代表建议把散放在大街上的自来水站移到背巷以整市容和便利交通的问题,经过普遍调查,发现市区有十多处水站需要迁移,当即根据供水人口多少和马路上的行人流量,决定将水站先后迁入背巷。

  通过这些意见的处理,对政府工作是起了推动作用。如在市区规划问题上,随着城市的日益发展,门牌号码杂乱(如同一号码有甲、乙、丙、丁四个),给各方面带来了不便。市公安局在认真考虑了这一意见后,决定着手筹划整顿。又如太原市劳力调配处工作秩序混乱,办事拖拉,对群众态度恶劣,向该处要求职业的群众反映:见省长都没有见这里一个干部困难。职工中的人民代表杨之科、杜锦麟向市长反映了这一情况后,该处即依照局务会议的决定,召集了全处干部会对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整顿,作风不好的干部受到了批评。目前这个处的工作已有很大的改进。

  “市长接待日”的制度执行以后,不仅解决了群众中的不少困难,而且还发现了不少的重要问题。这个制度受到了太原市人民代表的普遍欢迎。代表们反映“市长接待日”的制度真是一项好制度,今后我们要加倍努力,把人民群众中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给市长,做好一个人民代表应做的工作。

  山西省太原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厅

  杨国珍 马正焕 张卓然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