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资料汇编·西藏:叛乱之后(1959-1965)
上一页 |
(1965.01.12)
新华社拉萨十一日电 本社记者报道:西藏民主改革后在全区建立起来的二千一百多个乡人民政权,正在日益加强和巩固,并在领导群众建设新西藏的斗争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有一万七千多名翻身农奴和奴隶,目前在这些基层政权中担任乡长、副乡长、乡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还有一万多名劳动人民,当选为乡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五年前还是农奴主庄园最集中的乃东县,三十六个乡全部进行了普选,翻了身的藏族农奴们在这里掌握了印把子。居住在偏僻的喜马拉雅山中的门巴族人民,民主改革前一直被原西藏地方政府当作“野人”,遭受重重压迫,现在也相继成立了自己的乡人民政府。第一个门巴族女干部错姆,还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到北京参加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当这些基层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一小撮反动农奴主和农奴主代理人曾恶毒地说,这是“没有翅膀的鸟儿,飞不起来”。但是,几年来的事实表明,在这些基层政权的领导下,西藏劳动人民广泛行使了民主权利,政治热情空前高涨,他们不仅摧毁了腐朽的旧制度,而且能够建设一个崭新的社会。
昌都专区类乌齐县吉多乡人民政府,领导翻身农奴和奴隶同穷山恶水进行的顽强搏斗,表现了西藏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后的无穷威力。吉多乡包括十三个村庄,共有四千九百多克(土地面积单位,一克相当于一市亩)耕地,但过去严重缺水,每年只能播种一半,遇上干旱年景,连种子都收不回来,广大农奴食不果腹。民主改革后第二年,乡人民政府刚刚成立,便决定劈开长达三百多米的山岩,引水下山,改变全乡干旱面貌。没有技术员,乡干部发动群众共同研究勘测渠道;没有工具,人们便架炉生火锻造。经过十三天的奋战,便修起了一条四公里长的水渠。几年来,吉多乡人民政府领导群众共兴修大小水渠十七条,把两千多克旱地变成水浇地,并对两千多克沙石地和粘土地进行了改造,使平均每克耕地的产量由过去的两克(粮食单位,一克约合二十八斤)上升到六克。自从各地乡人民政权相继成立以来,西藏农村已有二十多万克低产田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单位面积产量一般都较原来提高百分之二三十。在西藏农奴制度下几百年间无法做到的事,在民主改革后短短六年中便做到了。
几年来,西藏各地基层政权还带领翻身农民抗拒了种种自然灾害。一九六三年夏天,在洪水成灾的尼洋河畔拉岗乡,乡人民政府领导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防洪斗争。乡长扎西洛布冒着风雨和严寒,带领群众上山伐树,下山背石,抢修防洪堤坝,六十多人奋战四十多天,终于修好了八道防洪堤坝,保住了过去常遭水淹的七十多克土地的庄稼。一九六三年冬天,藏北草原遇到历史上罕见的风雪。聂荣县札西乡人民政府的干部们在冰天雪地里走牧场、串帐篷,同牧民一起睡圈守畜,燃火防寒,全乡四千多头牛和七千多只羊中,没有一头(只)死亡,十几只病羊经过抢救也转危为安。牧民们感叹地说:如果不是人民政府有力的领导,不知会有多少人家家破人亡。
这些乡政权和基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坚决依靠贫苦农奴和奴隶,团结广大劳动人民,保卫民主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山南洛扎县门当乡,乡长拉旺诺布经常召开忆苦思甜的回忆对比会,教育劳动群众保卫今天的幸福生活。
现在,西藏各地乡人民政权,正在坚定地领导翻身农奴和奴隶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积极准备迎接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