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资料汇编·西藏:叛乱之后(1959-1965)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从农奴到共产主义战士——访西藏林周县藏族女副县长茨登卓玛(1965.09.06)

  (1965.09.06)

  七月二十三日,西藏林周县人民代表大会庄严宣布:茨登卓玛以全票当选为林周县副县长。这个消息传出后,林周县的翻身农奴同声赞扬:“选对了,选对了!”人们对自己的江山由茨登卓玛这样的干部来掌管,感到放心。

  六年以前,茨登卓玛是一个被农奴主踩在脚下的女农奴。民主改革运动唤醒了整个西藏受苦受难的人们,茨登卓玛当上了乡农民协会主任;一九六一年,她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现在她又当选为林周县的副县长。这个女农奴成长的过程,标志着西藏历史的飞跃。

  控诉阶级仇恨

  一九五九年春天,西藏百万农奴在党的领导下,燃起了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燎原大火。在林周县最早的一次控诉大会上,一位二十来岁的女农奴从人群中走出来,愤怒地对着叛匪头目、农奴主代理人阿旺扎西厉声问道:“你还认得我吗?”阿旺扎西打个冷颤,低下头去。

  那姑娘咬咬牙说道:“你这只吃人的恶狼!是你害死了我的阿爸,是你强奸了我的阿妈,是你抢走了我家的粮食牛羊,是你害得我家一直过苦日子。阿旺扎西,今天我要伸冤,要报仇,要讨还血债!”

  她就是茨登卓玛。

  茨登卓玛家是拉萨三大寺之一色拉寺的农奴。一家九口,种了十八克(克相当于亩)差地。其中十四克地,她家只有耕种收获的义务,没有吃粮的权利。剩下的四克地,打下的粮食她家可以吃,但一年要给农奴主出一个半长差。茨登卓玛是长女,小小年纪就想分担阿爸、阿妈的差役。可是,阿旺扎西规定,给他支差的必须是二十到四十岁的壮劳力。为了活命,十一岁的茨登卓玛被迫去给另一家农奴主当短工。在苦难中熬过一天又一天。

  一九五一年秋天,茨登卓玛家遭到新的不幸,阿爸被阿旺扎西害死了。屈死的无处伸冤,活着的还得挣扎。阿妈接替阿爸给农奴主支长差。茨登卓玛担当起养活全家的重担。她先打短工,后到拉萨去做临时工。白天和男人一样背石头,夜晚有时通宵替农奴主割青稞。她经常一天只吃一把粗糌粑。阿旺扎西见她能干活了,就派她到色拉寺给新“活佛”盖经堂、修别墅。当经堂和别墅落成的时候,茨登卓玛遭到了另一场灾难:色拉寺要把她卖给一个叛匪头目当奴隶。那时,她怨自己命苦,她憎恨领主和领主代理人,想找新的生活道路,但是出路在哪里呢?她自己也不知道。

  不久,西藏民主改革开始了,茨登卓玛立即参加了这个运动。在控诉大会上她倾吐了满腹苦水,对农奴主展开了坚决的斗争。

  锻炼革命意志

  阶级斗争的熊熊烈火,锻炼着刚刚踏进革命大门的茨登卓玛。她虽然向阶级敌人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但她对待阶级和阶级斗争,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她恨透了阿旺扎西,觉得自己一家人受的苦太深了,可是她还意识不到整个阶级的压迫。参加控诉会后不久,她当选为卡孜乡农民协会主任。在党的工作组的帮助下,她逐渐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在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运动中,她经常在地头上摆着石子,帮助农奴们算农奴主的剥削账;在小土屋里,她和贫苦农奴们一起吐苦水,挖穷根。这时,茨登卓玛逐步觉悟到:农奴的苦难,都是农奴主造成的。是农奴的血汗养肥了三大领主,是农奴的白骨砌起了三大领主的高楼。农奴要想翻身解放,必须彻底推翻旧制度,打倒农奴主阶级。

  怎样才能打倒农奴主阶级?农奴怎样才能翻身?

  有一天,工作队队长、共产党员赤列(藏族)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茨登卓玛毫不犹豫地答道:“是共产党、毛主席、解放军和工作队同志打倒了农奴主,把我们从火坑里救了出来。”赤列问:“还有什么原因?”她想不出来了。当时,她还没有认识到在党的领导下群众力量的作用。

  赤列又问:“现在你们依靠解放军和工作队,要是我们走了,你们怎么办?”茨登卓玛大吃一惊,忙说:“你们怎么能走?你们走了,农奴主又要骑到我们脖子上。你们走,我也跟着走。”赤列说:“不对,我们走了,你们就该听党的话,带领群众,自己把家当好。农奴主最怕你们当家作主,过去他们那样凶,你们在党的领导下站起来向他们展开坚决斗争,不是把他们打倒了么?”这一些新道理,是茨登卓玛从来也没有听说过的,她想了又想,开始认清了自己的力量和责任。

  从那以后,她对革命更热心了。尽管当时山沟里还有持刀拿枪的散匪,农奴主的威风也还没有完全打倒,但她毫不畏惧。她和几位乡干部,勇敢地带领群众斗倒了那些无恶不作的农奴主。

  西藏的民主改革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翻身贫苦农奴和奴隶掌握了印把子,分到了大量土地和牛羊。就在这时候,茨登卓玛思想上闪出了这样的念头:阶级敌人斗垮了,以后该发展生产了。党及时向茨登卓玛敲起了警钟: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革命要进行到底!接着,组织上派她到拉萨的干部训练班学习。在训练班里,通过大家忆苦思甜和对西藏阶级斗争形势的分析,茨登卓玛的阶级警惕性有了提高。特别是当她学习了毛主席有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著作以后,她的眼睛更明亮了。她下定决心:绝不做半截子革命家。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日是茨登卓玛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支部大会上,她又一次控诉了罪恶的农奴制度。她说,党和农奴好比鱼和水一样。我是个农奴,是在党领导下翻身解放的。我要参加党,为全世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彻底解放而奋斗。

  运用三把尺子

  在领导群众发展生产的斗争中,茨登卓玛受到了进一步的考验。她虽然从小就在地里劳动,但是不知道怎么领导群众生产。这需要从头学起。在党的教育下,她学会了在领导群众生产中运用三把尺子,这就是:坚决相信党的政策,走群众路线和从实际出发。

  一九六○年春播的时候,有一个区干部要卡孜乡比往年提早二十天完成春播。茨登卓玛觉得这个要求有些脱离实际。她拿不定主意,又找别的乡干部和老农商量。大家都认为:想多打粮食是好的,但首先要播种适时,讲究农活质量。种得太早,来不及浇水,反而不好。于是她就按照本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迟种几天的意见,谁知竟受到那位干部的批评。这对参加革命不久的茨登卓玛是一个考验。是走群众路线,还是脱离群众?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愿望出发?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她想起了“三把尺子”。党的政策是: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群众的意见是:适时播种、讲究质量。于是,她继续向上级反映群众的意见,坚持凡是应该浇水的地,一律在浇完水后播种。结果这一年卡孜乡每克地的平均产量将近六克(一克二十八斤),比头年增产一克多,在全区名列第一。

  一九六二年夏天,一连下了六七天大雨,撒当区白朗乡有十五户牧民被山洪困住,眼看就要断粮。当时担任区助理员的茨登卓玛了解这情况后,立即和白朗乡乡长扎西多吉分头赶往牧区。

  茨登卓玛渡河来临,受到牧民们的热烈欢迎。人们立即燃起牛粪火,替她烘烤湿透的衣衫。她顾不得这些,急忙召集牧民开会,了解缺粮情况,安排人上山割饲草,然后她又返回区里,及时地给十五户牧民解决了粮食问题。

  事后,人们问茨登卓玛,渡河时你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她答道:“当时我想起毛主席的话: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真的飞上了天

  和广大农奴一样,茨登卓玛过去被农奴主剥夺了学文化的权利。参加革命后,她觉得没文化工作中有困难。学习毛主席著作,要请别人念;来了文件,自己不认得;听报告,不会记笔记。这使得茨登卓玛非常苦恼。

  她想,没有文化,也是农奴翻身革命的障碍,为了革命,一定要学文化,决不能在旧社会给自己设下的障碍面前退却。她白天学,夜里也学,把学文化当成政治任务,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终于突破重重困难,到现在已能读藏文版的《毛泽东选集》,看藏文报和记笔记了。

  过去,茨登卓玛到拉萨当小工挣钱养家的时候,农奴主代理人曾讽刺她说,你长翅膀了,要飞上天了。其实,那时她并没有翅膀,也从来没能逃出农奴主的魔掌。她的翅膀是在民主改革以后长出来的。经过六年多革命风暴的锻炼,经过党的阳光雨露的滋养,这翅膀越来越硬了。她领导一个乡,就同全乡干部和群众,把全乡的生产搞好;她领导一个区,就同全区干部和群众,使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她紧紧依靠党,依靠群众,正在从一个具有自发的革命要求的农奴,成长为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