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考茨基 -> 社会革命(1902)

7.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残余



  我们已经看到,无论在工业或居间贸易中,无产阶级政权都应当迅速结束那些以小规模经营为特征的落后的小企业部门。
  上面刚才谈到的那些在组织周转方面的办法,也将导致尽快排除小的居间贸易。它们中的一部分可以用消费合作社来代替,一部分用市政设施来排挤。如果生产过程的主管机构不是同无数的购买者打交道,而只同少数几个组织打交道,那么它对生产过程的通盘了解和组织领导就必定容易得多。
  除了居间商业之外,供地方需要的消费资料的直接生产,例如面包房、牛奶场、蔬菜生产、住宅建筑等,也将交给消费合作社和地方去进行。
  但是不能指望,一切私营小企业就会因此全部消失。农业上尤其不会如此。诚然,今日已变成资本主义企业的农业企业将不实行雇工制度,而变成国营的、地方的或合作社的企业。此外,许多今日的小农也将不再存在,而到工业的或农业的大企业里去当工人;这些企业将保证他们生活过得很好。但是可以假定,还有这样的农民继续存在:他们和他们的家人继续经营他们的小企业,或者至多还有一名也可算作家人的长工或侍女。在我们的农民有目前这种保守性的情况下,他们中的大多数愿意照目前的方式继续经营下去,这是十分可能的。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也根本没有要接管这种小企业的意图。还没有哪一位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者曾主张对这种农民予以剥夺,或者甚至没收他们的农庄。倒有很大可能是许可这些农民都仍然照他们迄今的做法继续经营下去。对于农民来说,社会主义政权是根本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这种农民经济甚至很可能由于新政权的存在而得到加强,因为新政权将给他们带来如下好处:取缔军国主义,减轻税收,实行自治,学校公办和把道路捐收归国有,取消贫民救济捐而由国家救济,也许还有降低抵押贷款的利率等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获胜的无产阶级有种种理由要求增加产品的数量,并认定农产品是需求量首先会增加的产品。尽管有人对贫困化增长的理论进行种种反驳,但今日还是有许多挨饿的人有待给以饭吃,单单这一事实就使我们有理由假定,由于工资的提高,将首先出现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因此,无产阶级政权应十分关心提高农民的生产,并为此目的而大力帮助农民。无产阶级政权为着最切身的利益,必须用牲畜、机器、肥料、改良土壤等办法,把农民的落后经营大大提高。它必须用这种方式来促进农产品的增长,即使对那些还没有成为合作社企业的农民企业也应如此。
  但在这方面,我们也有必要像在其他方面那样,简化周转过程,即建立少数几个为经济目的而联合起来的组织,以代替许许多多彼此交换其产品的私人。国家也应当更多地向农民村镇和合作社,而不向个体农民供应牲畜、机器、肥料。向这些村镇和合作社收购产品的也不再是私营的居间商业,而应是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以及地方和国营的企业(面粉厂、糖厂、酿酒厂等)。于是在这方面,私营企业将逐渐退居到次于社会企业的地位;社会企业最终将改变农民企业本身,促使由几个农民企业组成的合作社组合或村镇组合变成社会性的大企业。农民将把他们的土地合并起来共同经营,尤其是当他们看到不再属于私人的合作社大企业经营方式是何等优越时更会如此。因为事实说明,这种方式能在支出同样劳力的情况下生产出比小企业多得多的产品,能在产品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保证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农业小企业今日之所以还能维持其存在,在颇大程度上应归因于他们对其雇工的榨取比大企业还厉害。同时,农民干的活无疑比大地主的雇工所干的多得多。农民几乎从来没有空闲时间,甚至在他们片刻的空闲时间内,他们也要思索怎样改进他们的经营。对他们来说,除了他们的企业之外,什么都不存在。这也就是为什么如此难于把他们争取到我们这边来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种情况只适用于老的一代。年轻一代就感受不同了。他们强烈地渴望娱乐消遣,渴望轻松榆快,同时也渴望获得更高的文化。在农村里无法满足这种愿望,他们就流入城市,使乡村人口减少。但是如果农民看到,他们依然从事农业也能获得空闲和文化,他们就不再摆脱农业,而仅仅从小企业过渡到大企业。私有制的最后一个堡垒就会这样消失。
  获胜的无产阶级是根本不考虑用暴力来促进这种发展的,其充分的理由就是它不想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因此,它决不能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强加给农民而自食其恶果。无论我们估计无产阶级有多么高的斗志和大无畏精神,它也不能把斗争的锋芒指向这些自身就遭受过剥削的小老百姓,而应当指向大剥削者!
  谈了农业之后,这里再来探讨一下工业中的小企业。它们也不宜在可预见的期间内完全加以消灭。诚然,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凡有经营不善的企业同较完善的企业进行竞争的部门内,新政权都力求使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停办,并把它们的工人集中到经营良好的大企业里去;而且只要使工人在大企业里得到较优厚的工资,就能很容易地办到而不必使用暴力。但是总还有这样的工业部门,在那里机器敌不过手工,或者说机器干不了手工干的活。然而意味深长的是,我在查阅德意志帝国工商业统计时,却找不到任何一个还完全以小企业为主的行业。据我所知,在下列工业部门里(见下表),1895年还几乎完全以小企业为主(占企业总数的97%以上),还根本没有超过五十名工人的大企业。但是,在这些行业里,大企业也已取得了进展。

 企业数目 超过五十名
工人的企业数目
 有1—5名工人者 有6—50名工人者
 18951907 189519071895 1907
磨刀石制造业7727 28
小提琴制造业10371257 2421 1
解剖器材制造业126247 317
橡胶玩具制造业42 1
理发业、假发制造业6003545853 470537 2
洗衣业、擦靴业744665 415
烟囱清扫业38604119 2615
绘画业、雕刻业56307303 84195 4

  由此可见,1895年时,小企业还简直遇不到任何竞争的行业;1895年以后,大企业就相继出现了,而且还在发展。在1895年时,也只有这些行业还主要由小企业居支配地位。
  尽管如此,在某些直接供人消费的工业部门内,小企业还有其一定的前途。因为如所周知,机器只能制造大量定型的产品,而许多顾客仍希望生产者照顾其个人的趣味和爱好。在无产阶级政权下,工业小企业的数目甚至有少许增加的可能。因为这有助于增进群众的幸福生活,从而使手工业产品的供销更为兴旺;工艺美术品的手工业因而可能获得新的推动力。诚然,我们不能指望,威廉·莫里斯[1]向我们所描述过的未来景象会出现,在他那可爱的空想世界里,机器是不起任何作用的。机器仍将是生产过程中的统治者。它永远也不会把这个统治地位交还给手工劳动。但是,不能排除手工劳动在各艺术行业里又会增多的可能性,它也许会占领某些新的领域。然而,如果说它目前还主要作为极度贫困的产物,作为家庭工业而勉强存在,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它将只作为昂贵的奢侈品而存在;在生活普遍幸福的情况下,它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但是,生产过程的基础,将依然是使用机器的大企业。上述的小企业至多作为社会大企业这一汪洋大海中的几个岛屿而保存着。
  这些小企业本身可以采取各式各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及其产品的销售形式。它们可以成为国营大企业或地方大企业的附属单位,从这些大企业那里得到原料和工具,并向这些大企业供应其产品;它们可以为私人顾客或为公开市场而生产等等。也可以像目前这样,一个工人可以前前后后在各种形式的企业里干活。譬如说,一位女裁缝可以一度在国营工厂里工作,随后又在家里为私人女顾客做一件衣服,后来又到另一个女顾客家里去做衣服,最后同几位女同事合办一个生产合作社,为定货或为库存而生产服装。
  在这方面也像在其他各方面一样,可以有最大的多样性和变动可能性。最谬误莫过于把社会主义社会设想成一部简单而呆板的机器,一旦开动起来它的轮盘联动装置就只能按同一方式不断运转。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可以有好几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地方所有制,消费合作杜所有制,生产合作社所有制,私人所有制;也可以有各式各样的企业形式——公办企业,联营企业,合作社企业,私营企业;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工人报酬形式一一固定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原材料、机器用具等的节约提成奖,加班、超产奖;也可以有各式各样的产品周转形式——按合同批发,或向国家和地方商业网点、消费合作社以及生产者本人购买等等。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完全可能有像目前这样的经济机体的多样性的。它仅仅排除掉目前竞争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损人利己等等,同时也排除掉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矛盾。



  
[1] 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1834—1896)英国作家和美术家,空想社会主义者,赞美古希腊及中世纪生活,号召建立以小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译者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