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福斯特 -> 钢铁大罢工及其教训(1920)

五.突入匹兹堡


  “飞行中队”——莫内森——多诺拉——麦基史波特——兰金——布拉多克——克莱尔顿——霍姆斯特德——杜肯——结局


  虽然上一代工会运动曾在匹兹堡折戟沉沙,但现在大举进攻它的时机已成熟。全国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的新策略取得了成功。匹兹堡已经被冬季搭建的前哨包围,芝加哥地区也一样。委员会的财务状况正在改善。组织者的队伍比之前更大、更有干劲。工厂里的活动一天比一天更有力地运转着。春天到来了。运动准备花大力气攻下匹兹堡,挽回原来的错误——没有及时在各地开展运动。这一战告捷,运动就能在全国立足。攻占钢铁托拉斯堡垒的战斗打响了。
  首先,必须夺回言论和集会自由。匹兹堡附近城镇仍然对工会严防死守。整个冬天里,大家不断尝试用政治手段打破封锁,但无济于事。宾夕法尼亚西部的全体工会组织了一场特别代表大会向州长请愿,也徒劳无功。劳工部曾略表兴趣,派了十几个人去调查情况,至今了无音讯。据称,劳工部长曾回应说:“现在公布报告还不合时宜”。另一个原因或许是,劳工部与司法部长帕尔默[1]合谋,不经审判就流放了数以百计的工人,为这件事它忙得要死,自然无暇关注宾夕法尼亚州违宪这种小事。
  但寻求突破口时,我们没有就工会的权利向法院提起上诉。这里有两个原因。首先,这很费时间,等到判决结果出来,组织钢铁工人的机会早就没影了。其次,没人相信宾夕法尼亚法院是公正的,何况全国委员会也没有上诉的钱。工会认定,工人的言论和集会权早已是板上钉钉的,怎么能等法院裁决呢。因此,工会决定和平合法地行使这些权利,并承担后果。在大西洋城的劳联大会上,参与钢铁工人运动的十几位国际工会主席表示,他们愿意进入钢铁区,在街上演说,如有必要,他们就去坐牢。
  为了开展这场艰苦而危险的言论自由之战,同时全面监督匹兹堡地区的组织工作,全国委员会成立了一支组织者的特别队伍。这支队伍称为“飞行中队”,由匹兹堡泥瓦工会主席兼劳联组织者J.L.比根(J. L. Beaghen)领导。以下简述各城镇的战斗情形,谁参战了,又用了何种方法。
  莫内森离匹兹堡四十英里,位于莫农加希拉河沿岸,镇上有匹兹堡钢铁公司在内的几家大公司。上一次运动中,组织者杰夫·皮尔斯(Jeff Pierce)在此地遇害,使莫内森臭名昭著。这一回,我们就从此地发起进攻。矿工工会的组织者兼全国委员会匹兹堡地区书记威廉·费尼(Wm. Feeney)主持行动。几个月前,莫内森的镇长禁止了镇上的一切集会。因此,费尼不得不在几英里外的沙勒罗伊活动。春天一来,他号召大家4月1日在莫尼森街头集会。镇长发表了一份可恶的声明,充斥着威胁。但费尼没有理睬,到了那一天,附近镇上来了一万名矿工工会会员,在莫内森街头游行,抗议压制言论和集会自由。琼斯妈妈[2]、宾夕法尼亚劳联主席詹姆斯·毛雷尔[3]、美国矿工联合会第五分区主席菲利普·莫莱[4]、费尼与笔者等人发了言。示威活动大获成功。公众舆论明确站在了钢铁工人一边,镇长只好拉下脸面,允许工人行使宪法权利。工人自然很乐意。事后莫内森的大工厂都建起了工会。
  莫内森下游几英里的钢铁重镇多诺拉,同样归费尼负责,那里会是一场苦战。美国宪法规定,就算国会也不能用法律来限制言论和集会权。而在宾夕法尼亚州,宪法被当作了一纸笑话。面对钢铁工人运动,无耻的多诺拉议会通过了一项法令,禁止未经镇长批准的公共集会。当然,工会是不会获批的。但这无关紧要,不屈不挠的费尼在小镇边上租了几块地,用来开会。公司不择手段地破坏这些集会,同一时间在边上举办音乐会和球赛,还派了几十名工头和警察到场闹事。但没用,工人还是成群加入工会。
  像这样过了几个月。期间,一家当地报纸一直恶毒攻击费尼。后来,钢铁公司的代理人叫本地商人给费尼下最后通牒,要求他立刻走人。费尼和矿工们商量后,矿工决定“要走一起走”,不会让费尼就这么离开多诺拉。大伙紧密团结,迅速在镇上抵制了这帮商人。没过多久,这帮商人的生意做不下去了,只好向费尼公开道歉,还把主事的官员罢黜了。
  自然,这些事件让钢铁工人们倍感振奋。工人飞快地组织起来,美国钢铁与线材公司某大厂的多数工人都加入了工会。当地的侨民联谊会也颇受影响,而这些联谊会掌管着所有的会堂。立陶宛侨民协会立即罢免了与钢铁公司走得近的协会主席,表决把会堂交给工会使用,无论是否得到许可。这一来,镇长只好批准工会开会。就这样,多诺拉镇上又恢复了言论和集会自由,钢铁工人也全都组织起来了。
  然而,反对言论和集会权的阴谋中心是离匹兹堡二十英里的麦基史波特市。组织者们试图在当地集会时,没有市长的许可,租不了会场,而市长乔治·莱斯尔(George H. Lysle)坚决不许可。市长担心,要是容许讨厌的劳联开会,就会闹出革命。同时,社会党等激进组织却可以不受阻拦地照样集会。其实他早知道,只要工会把声音传播给工人,就能把工人组织起来,所以他下定决心阻止,绝不改变专横的态度。组织者们向联邦政府、州长、当地市议会的请愿都无果。麦基史波特市无法举行任何集会。而莫农加希拉河沿岸所有钢铁城镇上的官员有样学样,纷纷模仿小暴君莱斯尔禁止集会。整片地区的言论和集会自由都被扼杀了。
  联邦当局干涉国外煞是积极,却腾不出手来管管国内的虐政。于是,工会决定自己争取言论与集会自由。大家懂得,只有躲在暗处,莱斯尔才能对工人的权利下手,要把他拖到光天化日之下,让公众评判他的所作所为。不管莱斯尔答不答应,工会都要在麦基史波特的大街上集会,倒要看他处不处理得过来?看看劳联是否有权跟其它组织享有同样权利。
  天气一转好,斗争就开始了。第一场集会的日期定在5月18日。市长大发雷霆,威胁立即逮捕相关人员。但准备工作照旧。到了那一天,成千上万的人来到会场听讲。市长没能兑现自己的话,不敢打扰会议。之后,每个礼拜天下午都举行街头集会,每次都顶着市长的威胁,到最后,市长成了城市的笑柄。数百名工人在街头集会,他只好丢脸地批示了下面这份一文不值的集会许可:

麦基史波特市

警察局
宾夕法尼亚州 麦基史波特市 1919年7月7日


警察局长莱丁顿,
宾夕法尼亚州 麦基史波特市,
尊敬的先生们:
  谨此证明,麦基史波特劳工代表会已获准于1919年7月8日在怀特街的斯拉维什大厅举行群众集会。
  准许的条件如下,同时许遵守警局规定。
  一.除英语外,发言者不得使用其他语言。
  二.在会议举行前,应向市长提交一份发言者名单。

  真诚致谢。
乔·莱斯尔(签名)
市长


  工会毫不理会这份无耻的声明中的三条规定:会议将在美国劳工联合会(而不是什么麦基史波特劳工代表会)的主持下进行,发言人将用听众最好懂的语言讲话,更不给莱斯尔这小子提交名单。接着,大钢铁公司纷纷向这位处于窘境的市长伸出援手。以前,公司会解雇每一位加入工会或同情工会的工人,现在更是变本加厉。每次开会时,公司都会在会场门口派驻五百多名工头、侦探和所谓“忠义”工人(国家管道公司的工厂经理威廉·科尼利厄斯带队)恐吓进入大厅的人。另有三百多人闯入会场,搅乱会议。谁被他们认出就麻烦了,隔天一早就要开除。组织者的性命也处在钢铁托拉斯枪手的淫威下。
  如此艰难的情形下,很少有钢铁工人敢去参加会议,或是踏入工会大门。即便如此,工会还是迅速发展起来。每一位被解雇的工人都成了志愿组织者,忙着拉他的朋友们加入。躲开密探的常用办法是让一群人,十几个到五十个,偷偷在某人家里见面,填写入会申请,然后由他们的姐妹或妻子交去工会——外面蹲点的侦探当然不认识她们。当地工厂的劳动条件糟糕透顶,所以老板拼了命都无法阻止工会的步伐。麦基史波特很快建起了沿岸最坚强的工会。
  麦基史波特的“小沙皇”垮台后,附近钢铁镇的老爷都学乖了。工会席卷了匹兹堡地区。兰金镇不经抵抗就被拿下。几个月前,因为兰金镇长拒绝对工会采取行动,当地卫生委员会把会场查封了。但现在没人不让开会了。布拉多克也轻易投降了。当时,大家违抗布拉多克镇长的命令,在镇中心办了一场街头集会,组织者J.L.比根(J. L. Beaghen)、R.L.哈尔(R. L. Hall)、J.C.鲍伊(J. C. Boyle)、J.B.金特(J. B. Gent)和笔者都被逮捕。但镇长不想摊上麻烦,拍拍屁股离开了小镇,代理镇长在开庭时,说他没心思“给镇长擦屁股”,无限期推迟了听证会。布拉多克的事情就这样翻篇了。
  北克莱尔顿镇长威廉姆斯时任卡内基钢铁厂的警备队长,曾赌咒发誓说,“言论自由战士”要是来到他的镇上,准没好果子吃。但全国委员会挑了某位分会书记在北克莱尔顿主街上的一块私人场地,在一个明媚的礼拜天下午,召开一场大会。会议还没开始,一大群警察蜂拥而至,挥舞棍棒驱散了集会,逮捕了组织者J.G.布朗(J. G. Brown)、J.曼利(J. Manley)、A.A拉西奇(A. A. Lassich)、P.H.布罗根(P. H. Brogan)、J.L.比根、R.L.哈尔和笔者。后来,大家都因为在私人场所开会被罚了款。而镇长听说下周日是矿工工会的琼斯妈妈讲话,民众也对他极为不满,就撒手不管了。不仅如此,他老人家还提供了一个公共场所用于露天开会。结果是,当地的全体钢铁工人干脆都加入了工会。
  然而,在霍姆斯特德这座工人的圣地,工会不得不打一场艰苦得多的战斗。镇长P.H.麦奎尔(P. H. McGuire)曾是霍姆斯特德大罢工的老兵,多年来一直领导分会与卡内基钢铁公司苦苦周旋。但他如今完全脱离了工会活动,站到敌人那一边了。1918年初冬,工会首次尝试在他的镇上搞集会,但向麦奎尔申请许可之前,偷偷把会场布置好了。麦奎尔坚决不让工会在霍姆斯特德开会,一个会场也不给。组织者说:“我们已经搞到了一个会场。”第二天,会场的租金被退回来了,说是出了什么差错。之后,工会又在前工会活动家兼镇长的严防死守下,开过一两次会,算是二十六年前霍姆斯特德罢工以来的首次工会会议了,但没有什么实质进展。斗争的火苗在冬天熄灭了。
  在匹兹堡的春季攻势中,麦基史波特等地战事稍缓后,“飞行中队”立即把注意力转向霍姆斯特德。当地的主要街道上举行了群众集会。刚开始,镇长还在关注麦基史波特的动向,没太在意这些集会。当他看到钢铁工人反响热烈,争先恐后加入工会时,就要逮捕两位组织者——比根和我,想如此这般破坏集会。在开庭时,身兼治安法官的麦奎尔遇到难题:街头集会并不触犯他的法令。他说:“肯定违法了,不犯法没天理。”他对被告处以罚款。一两天后,他又随心所欲地通过了一道新的治安法令。对这座钢铁城镇的行政部门来说,这点名堂都算小意思了。
  街上等着参与集会的人太多了,麦奎尔只好同意工会在礼堂开会。可他马上又反悔了。他不允许会议使用英语之外的语言,为的是不让侨民工人明白是怎么回事。当然了,在霍姆斯特德镇,别的社会团体爱讲什么语言都行。工会才不管他,举行了更多街头集会。琼斯妈妈、J.G.布朗、J.L.比根、R.W.莱利(R. W. Reilly)都被逮捕。民众爆发了强烈不满,成千上万人走上街头游行抗议。工会像童话里的神奇豆茎那般猛长。就这样,直到9月22日罢工的爆发。
  从一开始,运动就缺这少那,可以说先天不足,这在罢工前夕那一关键的夏日严重拖了后腿。在这个节骨眼上,工会应该至少再派一百人。但全国委员会实在搞不定,变不出人来。各地的组织者都要求增援,却无计可施。尤其在匹兹堡的这场重大行动中,大家痛感人手不够。“飞行中队”只有八到十个人,但我们需要至少五十个人去攻克匹兹堡三条河上几十座顽固的钢铁城镇。最终各地工作的成果有限,对后来的罢工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在已经建起工会的镇上,由于缺少支援,工会无法打开局面。还有些城镇只能放弃,即使当地工人被浪潮带动,要求工会介入,也是如此。我们派不出人手到伍德劳恩和米德兰去,虽然这俩地方都是非常重要的钢铁城镇。即使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杜肯市,直到罢工前三周,当地工厂和高炉才开始组织工作。
  杜肯市与麦基史波特隔河相望,离霍姆斯特德仅有四英里。市里热情接待了组织者们。市长詹姆斯·克劳福德(James S. Crawford)是第一国民银行的经理。他的兄弟是维港钢板公司的总裁。除了市长一职,克劳福德还身兼市政专员、市议会主席、警察局长、治安法官。他立法,执法,又惩戒违法者。克劳福德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宾夕法尼亚钢铁镇上的土皇帝,在地方上只手遮天。
  克劳福德市长人称“蛤蟆”,急于把钢铁托拉斯的美国风采向全世界炫示一番,便向赶赴市里的组织者提出挑战。他甚至想和其中一人发起决斗。当然,他无礼地拒绝发放集会许可。组织者在当地租不到办公室,因为业主都受钢铁公司控制。组织者终于在市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租了房子,就在要开会的当口,克劳福德把其中三人——J.L.比根、J.麦凯格(J. McCaig)、J.G.索斯(J. G. Sause)——监禁起来。第二天,三人各罚一百美元。
  下个礼拜天,纽约的怀斯拉比[5]要来市里演说。可钢铁托拉斯的市长不让他开会。有人提议让市长的熟人弗兰克·莫里森(Frank Morrison)去商量商量,市长说:“(求情)这对你没好处。就算耶稣基督来了,也不能在杜肯替劳联说话!”正好怀斯拉比来不了,组织者干脆自顾自地在杜肯开了会。克劳福德动用了全部警力,即刻抓走了发言的琼斯妈妈、比根和笔者。另有四十四名钢铁工人被逮捕,只因他们参加了集会,而监狱也只塞得下这么多人了。组织者J.M.帕特森(J. M. Patterson)和集会无关,只是想来保释我们,也被顺手抓了进来。第二天,组织者们每人被罚一百美元,其他人各罚二十五到五十美元[6]。在宣判比根时,克劳福德叫嚣,没有什么比判他99年,等他出来再判他99年更令人高兴的了。
  这位市长只能神气到秋天。工会正计划把美国最得力的组织者派来杜肯,跟克劳福德好好干一仗。那时,大罢工的爆发让组织者疲于招架,根本抽不开身。[7]
  不管怎么说,至少在一些方面,争取言论自由的战斗对工会是非常有利的。首先,它极好地带给钢铁工人必要的希望与信心。钢铁托拉斯太猖狂了,长年把工会压在地上;托拉斯拥有无可匹敌的巨大财富和政治影响力,有巨大的厂房和高炉,在它面前,工人自感渺小而无助,完全失去了自发行动力。需要把钢铁工人从昏迷中唤醒,展示一下肌肉,让工人觉得工会能够帮助自己。在整场运动中,这一想法被铭记在心。我们请来了乐队,用了各种引人注目的宣传,使钢铁工人感到工会的伟大和力量。这些办法起作用了。然而,最有效的当数宾夕法尼亚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这给了工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工会轻而易举地击败了钢铁托拉斯,结果必然使工人士气大振:工人要打倒独裁的主子,非加入运动不可。一旦工人加入,便会对自己的领导者充满信心。他们亲眼看到这些领导者为了战斗一次次地进监狱。
  由于“飞行中队”在匹兹堡邻近地区的英勇战斗,运动一举成为了全国现象。本来就该如此。几乎全国的钢铁中心都在同一时刻组织起来。成千上万的工人涌入工会。整个钢铁业都动起来了。也许在此,应当引用全国委员会关于运动吸纳会员的正式报告。报告截至1920年1月31日,但新人基本都是在9月22日罢工前加入工会的。

总报告

关于全国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
于1918年8月1日至1920年1月31日
钢铁业的美国工会组织运动期间
参加工会的250000名成员


按照地区划分 按行业划分
南芝加哥6616铁匠5699
芝加哥高地569锅炉工2097
芝加哥各区3871制砖与陶土工人187
匹兹堡8970泥瓦工581
约翰斯顿11846箍桶匠138
巴特勒2519电工8481
莫内森与多诺拉8665铸造工人2406
纽卡斯尔2170搬运工2335
霍姆斯特德3571钢铁锡匠70026
布拉多克与兰金4044生铁工人5829
克莱尔顿2970机械操作工12406
麦基史波特3963抛光工349
加里7092冶炼工人15223
印第安纳港4654矿工1538
乔利埃特3497铸工1382
密尔沃基681制模工-
沃基根1212水管工1369
德卡尔布332采石工725
欧罗拉242铁路检修工5045
普尔曼4073海员-
基诺沙585钢板工人377
哈蒙德1102火车司机2194
惠灵5028火车司炉5321
法雷尔与沙伦3794铲煤工2
克利夫兰17305扳道工440
斯帕罗斯角93不便分类者12552
布拉克里奇与纳特罗那2110  
东匹兹堡146  
东利物浦50  
沃伦与奈尔斯474  
明尼苏达185  
普埃布罗3113  
科茨维尔828  
斯图本维尔4108  
伯明翰1470  
坎顿与马西伦5705  
范德格里特1986  
水牛城与拉卡纳瓦6179  
扬斯敦19040  
皮奥利亚984  
迪凯特320  

  报告中仅列出向全国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提交申请表的人数(156,702人),每人的入会费已扣除一美元,转交全国委员会总办事处。这一人数约为运动期间组织起来的钢铁工人总数的五至六成,取数还是保守的。
  报告中没有列入伯利恒、斯蒂尔顿、雷丁、阿波罗、新肯辛顿、里奇堡等次要城市注册的大量会员,这些地方卷入了运动,但全国委员会未从入会费中扣除款项。在加里、乔利埃特、印第安纳港、南芝加哥、芝加哥等地,全国委员会自1919年初不再收取入会费,因此运动的最后几个月加入工会的数万人没有列入报告。同样,在科茨维尔和斯帕罗斯角,全国委员会仅在短暂时间内收取过费用。还有成千上万人直接加入了地方工会,但未向全国委员会上报。以上都没显示在报告中。大量的退伍军人也加入了工会,免缴入会费——仅在约翰斯顿就有一千三百名退伍的钢铁工人加入工会。当然,这里也没算上在钢铁工人运动的推动下,组织起来的各行各业劳动大军。
  鉴于这些情况,可保守估计,不顾钢铁托拉斯的迫害——公司解雇了数以千计的工人,完全压制了宾夕法尼亚的言论与集会自由,用尽手段不让员工组织起来——仍有超过二十五万名钢铁工人加入了工会。

威廉·福斯特
书记兼司库
全国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


审计员 伊诺克·马丁(Enoch Martin)
美国矿工联合会第十二分区




[1] 亚历山大·米切尔·帕尔默(Alexander Mitchell Palmer,1872年5月4日——1936年5月11日),美国政治家。1891年起从事法律工作。1893年加入宾夕法尼亚律师协会。1909年加入民主党。1909—1915年任众议院议员。1919—1921年任司法部长,在任期间参与镇压了钢铁工人大罢工,以此为由发动了针对左翼人士的大搜捕。1921年竞选总统失败后退休。——中译者注

[2] 在运动的后半段和罢工的头两个月里,琼斯妈妈为钢铁工人提供了重要帮助。这位矿工联合会的资深组织者(她出庭时已经89岁了)不畏艰难困苦,为事业鞠躬尽瘁,甚至还去坐牢,这种劲头让年轻人都自愧不如。——原注

[3] 詹姆斯·胡德森·毛雷尔(James Hudson Maurer,1864年4月15日——1944年3月16日),荷兰裔美国工会活动家。1880年加入劳工骑士团。1892年参加了美国民粹派组织“人民党”(People's Party)。1899年加入社会主义工人党。(Socialist Labor Party of America)1901年加入美国社会党。1901年加入劳联。1911—1913年、1915—1919年任宾夕法尼亚众议院议员。一战期间持反战立场。1919年积极参与了钢铁工人大罢工。1928年、1932年两次作为社会党副总统候选人参加总统选举。1944年逝世。——中译者注

[4] 菲利普·莫莱(Philip Murray,1886年5月25日——1952年11月9日),美国工会活动家。出生于苏格兰煤矿工人家庭,1902年移民美国。1904年进入煤矿工作,参加了美国煤矿工人联合会。1905—1912年任匹兹堡地区霍宁镇煤矿工人联合会主席。1912—1916年任煤矿工人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1916—1920年任煤矿工人联合会第五区主席。一战期间支持美国参战,积极推动劳资合作,并先后在国家战时劳工委员会、国家烟煤生产委员会等政府机构工作。1920—1942年任煤矿工人联合会副主席。1937—1942年任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主席。1942—1952年任钢铁工人联合会主席。二战期间支持美国参战,在多个政府机构任职。1946年、1949年两次领导钢铁工人罢工。1949—1950年期间在钢铁工人联合会内部清洗了11个左翼工会,但又拒绝签署反共宣誓书。1952年第三次领导钢铁工人罢工,同年11月9日因心脏病死于旧金山。——中译者注

[5] 斯蒂芬·萨缪尔·怀斯(Stephen Samuel Wise,1874年3月17日——1949年4月19日),美国犹太教改革派拉比(Rabbi),犹太复国主义者。出生在奥匈帝国,幼年移居美国。1900年起成为拉比,支持改革派。1907年创办“自由犹太教堂”。1915年发起成立美国亚美尼亚暴行委员会。1917年参与说服威尔逊签署《贝尔福宣言》。1918年创立美国犹太人大会,并曾任大会主席。1922年创办犹太宗教学院,并曾任美国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领导人。1924年参加民主党。1933年起反对纳粹主义。1936—1949年任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1942年首先将纳粹灭绝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公之于众。此后明确反对在苏里南设立犹太人社区。1949年去世。——中译者注

[6] 有关这场集会,参议院关于钢铁罢工的听证会报告第508页有以下对话:参议员斯特林:“罢工之前,福斯特先生在场吗?”迪尔先生(科内基钢铁公司杜肯工厂总经理):“是的,他试图在这里举行会议,但没有办成。”主席:“会议怎么了?”迪尔先生:“唔,我们禁止了它。”当然了,迪尔先生在内的公司高管不让工会在镇上和礼堂里开会,就像他们不让在工厂的后院里开会一样。——原注

[7] 现在罢工结束,春天来临了,工会又在杜肯开始了争取言论和集会自由的战斗,誓要战斗到底。——原注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