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福斯特 -> 钢铁大罢工及其教训(1920)

七.风起云涌


  钢铁托拉斯的大军——腐败的官场——克莱尔顿——麦肯史波特——罢工——各地反应——一桩背叛——给加里的回应


  当难忘的9月22日来临,钢铁大罢工拉开了夺目序幕。各地钢铁公司都做好了万全准备,要把出头的工人赶回奴隶制。报纸惊呼革命。全国都在焦虑和担忧中颤抖。
  匹兹堡是主战场。为了打垮罢工,钢铁托拉斯在那儿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手段,给工厂和炉子修筑工事,竖起了围墙,装上了电网,还架起了密密麻麻的机枪。公司找来大批枪手,要用凶残的暴力打破工人的团结。《纽约世界报》在9月22日的社论中写道:“为了迎接钢铁罢工,我们看到了什么?在匹兹堡地区,几个较大工厂已经招募了几千名治安队员。宾夕法尼亚州的警察已经整装待发。在别处,当局组织了退伍军人作为别动队。仅在麦基史波特就有三千公民加入别动队,随时听令。简直是要真刀真枪打一仗。”
  从匹兹堡到克莱尔顿,莫农加希拉河沿岸的二十英里,有不下两万五千名武装人员在为钢铁托拉斯效劳。在整个匹兹堡地区,一切吸食钢铁工人血肉的寄生虫——专业人士和小商人——都当上了治安队,配了枪保卫主子,这帮人什么脏活都愿意干。阿勒格尼县的哈多克警长告诉调查罢工的参议院委员会,在罢工期间,他的辖区内有五千名治安队员和五千名罢工者,一个罢工者对一名治安队员。实际情况要乘上十倍才对,五万罢工者对上五万治安队,其实远不止此。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匹兹堡地区起义的危险被大肆渲染,没人提过派出军队。因为钢铁托拉斯有一支自己的庞大军队,由自己的长官指挥,根本无需外援。
  整个宾夕法尼亚西部从灵魂到肉体都被钢铁托拉斯控制了。公司掌握了镇子,一切权力集中在钢铁业手中。所有机构都听命于它。地方政府几乎与钢铁托拉斯的公职部门无异。当地的官员,包括市、县、州、联邦官员,就和厂长与警长一样,都自然而然地服从钢铁大亨的命令。主子教他们怎么做,他们就怎么破坏罢工。
  罢工将至,这些奴才官员纷纷讨好钢铁托拉斯。哈多克警长不仅保证派出一队警卫,交给钢铁公司,执行公司的恐怖政策,还发了一份言辞激烈的公告——实则宣布戒严——规定只要三名钢铁工人聚在一起,就算非法集会。第二天,9月21日,组织者要在北克莱尔顿举行一场会议,得到了镇长的允许,当局还特地留出一片空地。约三千名钢铁工人聚集在一起,听台上发言。一切如主日学校的野餐一样平静,突然闯出一队警察,不经警告,全速冲入人群,不分青红皂白地殴打和践踏男男女女。警察扯下讲台上的美国国旗,丢在地上。几十人被逮捕,包括组织者J.B.爱奇森(J. B. Etchison)与P.H.布罗根(P. H. Brogan),以暴乱的罪名关押起来,要交大笔保释金[1]。许多人受了重伤,但不敢去找医生,因为医生基本上都是治安队,如果他们去找医生,就会被告发,便只好自己包扎。这一令人震惊的暴行是警长指示的,得到了斯普鲁尔州长的支持和赞许,而没有人比州长更乐意为钢铁托拉斯效劳了。
  克莱尔顿发生暴行的同时,在毗邻麦基史波特的格拉斯波特,工人也受到了同样的袭击。麦基史波特不允许集会,组织者们就在格拉斯波特租了一块地,得到当局的批准后,在那里定期开会。那场会议是有正式许可的。但刚要开会时,州警“哥萨克”驱散了会议,简直视法律如无物。州警抓一个算一个,全当作暴徒关起来,每人的保释金从一千至三千元不等。无耻的匹兹堡报纸大肆宣扬英勇的警官镇压暴动,还称赞他们面对“暴徒”时的无所畏惧。
  即便钢铁托拉斯用尽恐怖手段,也不能打垮工人的意志。9月22日,全钢铁业罢工,只要美国还在生产钢铁,这场罢工的纪律性与规模都将被铭记。23日星期二,304,000人丢下了工厂和高炉的工作。一周内,罢工队伍不断扩大,至9月30日,共有365,600人加入罢工。这是一次蔚为壮观的自由之战,规模两倍于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大的罢工。按城市和地区划分,罢工者的人数如下:

匹兹堡25000
霍姆斯特德9000
布拉多克10000
兰金5000
克莱尔顿4000
杜肯与麦基史波特12000
范德格里夫4000
布拉肯里奇5000
新肯辛顿1100
阿波罗1500
里奇堡3000
多诺拉与莫内森12000
约翰斯顿18000
科茨维尔4000
扬斯敦地区,包括东扬斯敦、斯特拉瑟、哈巴德、尼尔斯、坎通、阿连斯、马西伦、沃伦、法雷尔、纽卡斯尔等地 70000
惠灵地区15000
克利夫兰地区25000
斯图本维尔地区12000
芝加哥地区,包括加里、乔利埃特、德卡布、南芝加哥、印第安纳港、东芝加哥、哈蒙德、埃万斯顿、斯特林、皮奥里亚、密尔沃基等地 90000
水牛城地区12000
普埃布罗6000
伯明翰2000
五家伯利恒工厂20000
共计365600人

  全国的钢铁基本上停产。整个钢铁业都停摆了。至少九成工人加入了罢工。在芝加哥地区,几乎人人都参加了罢工,包括加里、乔利埃特、印第安纳港、南芝加哥在内,整片地区大小城镇的工厂都陷入瘫痪。面对钢铁公司的镇压,在埃文斯书记领导下(后来是德·杨(De Young)书记),工会在这个地区坚持了一年。这是整场运动最引人注目的一大巅峰。压抑的力量终于释放,如洪水般席卷整片地区,此地连一个转动的齿轮都没有了。
  组织工作曾在扬斯敦遇到重大困难。上次罢工刚刚失败,叫当地工人垂头丧气,官员又充满敌意,不许我们在市内主要地区开会。但是,工人普遍对恶劣的劳动条件不满,加上组织者们在麦卡登(McCadden)和哈默斯马克[2]书记领导下的出色表现,当罢工的号角吹响时,广大钢铁工人一齐响应。钢铁托拉斯的工厂和独立工厂都停工了。整个马霍宁河谷的钢铁工人都放下了手里的活儿。这是一场彻底的罢工。但在扬斯敦外围地区,公司无所不用其极,最后留住了一些工人干活。在沙伦、法雷尔、纽卡斯尔,大约两成工人未能响应罢工号召。不过在坎顿和马西隆,约翰·奥尔肯(John Olchon)等组织者让全部重要的工厂完全停工了。
  克利夫兰的巨型工厂和高炉无一例外地熄火了。约翰斯顿的坎布里亚公司受到痛击,只得忍气吞声,不得不请“可恨的工会”派人看守厂房。水牛城地区的工人经过了艰苦的努力,以及八个月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后,几乎百分之百加入罢工。惠灵和斯图本维尔地区的钢铁厂和高炉里,一个人也不剩了。在科茨维尔和伯明翰,工人的反响不大,其一是因为组织不够充分,其二是受去年罢工失败的影响。而在遥远的科罗拉多州,钢铁工人倾听着从外地传来的自由之声,为表达自己对洛克菲勒御用工会狗腿子压迫的蔑视,把洛老板在普埃布罗地区的每座工厂都停掉了。
  匹兹堡附近地区受钢铁托拉斯的镇压最凶残,但仍有七八成工人加入罢工。工人的反应不如别处激烈,完全是因为公司和当局剥夺了工人的集会与组织权。在当地“黑谷”区,包括阿勒格尼河沿岸城镇、阿波罗、范德格里夫、里奇堡、布拉肯里奇、纳特罗纳、新肯辛顿,以及组织者范尼·塞琳思[3]夫人被冷血谋杀的地方,九成以上的工人投入了罢工。但在莫农加希拉河沿岸,情况没那么好。这一地区的钢铁城镇中,只有多诺拉和莫内森彻底罢工。由于当时的恐怖氛围,我们没法得到各个镇上的确切数字,但据可信消息,罢工的平均参与率如下:克莱尔顿95%、布拉多克90%、霍姆斯特德80%、兰金85%、麦基史波特70%、杜肯50%。罢工头两天,除琼斯与劳克林公司外,匹兹堡所有较大的工厂和高炉都停工了,或有相当数量的工人离岗。两年前罢工失败让琼斯与劳克林公司的工人心灰意冷,对组织者的努力提不起劲。当他们看到罢工的规模时,终于振作起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在罢工第一周后,组织者起码让琼斯与劳克林公司里六成工人加入了罢工。
  直到9月29日,伯利恒钢铁公司才响应罢工。原因与当地局势有关。1918年初春,全国委员会开展运动前夕,公司的残酷剥削曾引起机加工车间的罢工。全国战时劳动委员会平息了这场罢工,建立了一个车间组织来处理申诉。与此同时,全国委员会介入了,开始了积极的活动。此前,大卫·威廉姆斯(David Williams)和帕特里克·达菲(Patrick Duffy)领导的工会运动,仅限于电工等技术工种。但现在运动正扩展到工人的主体部分。为了阻挠工人,公司向全国委员会提出在厂里成立洛克菲勒式的御用工会。这自然是不能接受的。然后资方提出,只要我们放弃在钢铁厂搞组织,就给船厂工人一份协议。他们肯定认为,造船业繁荣期很短[4]。全国委员会这边,约翰·菲茨帕特里克拒绝了这种可耻的交易,组织活动照旧进行——船厂工人后来照样得到了一份协议。
  照道理,伯利恒公司的工人本应率先响应罢工,因为他们没有工会协议。但工人在“集体谈判”的把戏上拖了太久,到29日才罢工。罢工的状态也不怎么好。南伯利恒、斯蒂尔顿、雷丁、莱巴侬、斯帕罗斯角都只有半数工人罢了工。
  总的来说,这场罢工影响了整个钢铁业,波及到七十个重要的钢铁中心。只有米德兰、伍德劳恩、洛兰、德鲁斯的工厂逃过一劫。唯一原因是我们派不出足够的组织者。值得一提的是,这场罢工是严格照工会计划进行的。工会之外的工人基本没有自发停工。这足以表明,钢铁公司对无组织工人掌控得多么彻底,后者要一致行动又多么困难。
  这场大罢工集中于钢铁业的冶炼和轧制部门。我们最初的想法是发动整个产业,从开采煤炭和生铁的矿工,到把成品装上火车运上铁路线的工人。但工会能拿出来的人力财力不足,不得不修改计划,把组织工作限于高炉和轧钢厂。然而,大工厂附近的或隶属于大工厂的矿场和车间也卷入了运动,一起组织起来了,表现出了运动本质上的产业属性。在加里、芝加哥、霍姆斯特德等地,生产桥梁、汽车等的车间也是运动的主力。伯明翰周边的铁矿也响应了罢工,不过,几年前当地的钢铁工人受到重挫,无力大张旗鼓地行动。有多处煤矿工人罢了工。在约翰斯顿,两千名坎布里亚钢铁公司矿场的矿工在运动中组织起来,加入了当地的钢铁工人代表会,在历史性的9月22日全体罢工。
  虽然美国钢铁公司是公认的工会头号敌人,但这场罢工并非直接针对它。全国每一家没有工会协议的钢铁厂和高炉都是本次行动的目标,它们至少占了全行业的95%。只有部分小公司跟联合协会签过协议,但也被罢工冲击的够呛,因为小公司的协议只涉及技术工人,大罢工时,还是得关门大吉。这种情况在克利夫兰、扬斯敦、匹兹堡地区很常见。
  为了反抗钢铁托拉斯,大量工会“绕开上级闹罢工”。考虑到它们数量众多,且素有单打独斗的传统,这些工会迸发的团结斗争精神实在可圈可点。然而,战线并不完美。有的分会大大挫伤了罢工者的士气,只因听信了无知之徒和老板的鬼话,拒不承认全国委员会的罢工号召,只听本工会总部之令,还在厂里破坏罢工。最糟的是,有时很难,甚至没法让上级向它们发出必要的指示。
  但是,比这更严重的是国际蒸汽机师工会的行动。就在罢工前夕,这家工会的斯内林斯(Snellings)主席和科莫福德(Comerford)书记又是写信又是登报,严厉谴责了罢工。他俩借口总统“专为工人召开了产业大会”,要求自己的会员继续工作。这一冷血行径激起了会员的愤怒,当地的机师工会无一例外违抗了上级命令,与钢铁工人并肩而战。当时,报纸上援引了龚帕斯主席的话——罢工两天后,他说劳联支持这场罢工——工人也普遍展示了支持钢铁工人的决心,最后工会高层只得公开支持罢工。但在整场罢工中,每当工人刚有些松劲儿,上述工会高层就偷偷怂恿处于关键位置的技工复工,对罢工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这种公然的工贼行为,是由蒸汽机师和电工的争斗引起的:电动吊车工人借助运动的浪头涌入了工会,而“蒸”“电”两家都想把他们拉进自己的山头,斗得不可开交。因为没占上便宜,蒸汽机师工会的干部故意在背后捅刀子,反过来帮助了工会的死敌。工会在划分工种的“内战”中,都走到了这般田地。
  即便遭到反对与叛卖,钢铁工人还是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加里先生得到了想要的答复。罢工前,他宣称工会只代表一小撮人,底下的大多数工人“并无不满”。他让委员会亮出“筹码”,那好:365,600名钢铁工人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对这个估计的总人数,钢铁公司从无异议。公司偶尔会否认个别数字,而不管报纸的再三要求,它们从不敢公布罢工者的确切人数。原因是,他们害怕报出来的数字,是连胡编乱造的报纸都编不出的人数。我方全国委员会得到可靠线报,钢铁商认为工会公布的数字远比实际人数要小。
  虽然无法肯定,但加里手下的工人有多少参加了罢工,还是能大致知道的。加里向参议院委员会表示,美国钢铁公司受罢工影响的员工有201,065人,可是光罢工者总数的一半就有182,500人。这么说吧:美国钢铁公司的工厂数量占钢铁业的一半,难免也受到罢工的影响。这些数字不绝对准确,但足以表明全国钢铁厂有九成参与了罢工。如果说,剩下不听招呼继续干活的那一成工人,全在加里手下,那是很可疑的。美国钢铁公司的员工中,有125,000人在罢工前便是工会会员,其余的多数也将顶着老板的怒火,加入工会的队伍。
  钢铁大罢工彻底揭露了加里一伙的虚伪,即所谓钢铁业的劳工政策和劳动状况“以某种神秘的方式”取决于工人的意愿。罢工表明了,在目前横行的专制下,从未实现“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在这里,财产权又一次压倒了人权。躲在华尔街的一小撮社会寄生虫,只在乎从钢铁业牟利,对工资、工时、劳动条件等重要问题置若罔闻,而无数工人,真正的生产者,却被堵上了嘴。不管工人多么愤懑,当他们起来要求改变,就会被解雇、被列上黑名单、挨饿、挨打、坐牢,甚至被枪杀,直到再次向产业巨头下跪。




[1] 这时发生了罢工中最精彩的一幕:布伦南(Wm. J. Brennan)是匹兹堡一位能干尽责的律师,曾为1892年的霍姆斯特德罢工者辩护。他前往克莱尔顿保释“暴徒”。由于当时的恐惧气氛,没人敢去保释他们。布伦南不认识任何一名被告,但他对这一切不公感到愤慨,抵押了全部财产,总共八万八千美元,让罢工者获释了。——原注

[2] 塞缪尔·泰莱夫森·“萨姆”·哈默斯马克(Samuel Tellefson "Sam" Hammersmark,1872年2月13日——1957年?月?日),挪威裔美国工会活动家。1904年起参加无政府主义运动。1905年加入世界产业工人协会。1919年任芝加哥百货商店工人联合委员会主席,同年在俄亥俄州领导钢铁工人罢工。1920—1921年任芝加哥工农党财政司司长。1921年12月参加美国工人党。1922年参与创立劳工保卫委员会。晚年在芝加哥担任由美国共产党主办的“现代书店”经理。1957年逝世。——中译者注

[3] 范尼·塞琳思(Fannie Sellins,1872年?月?日——1919年8月26日),美国工会活动家。早年在服装厂做工,并参加了国际女装工人工会。1913年赴西弗吉尼亚,参加矿工联合会的活动,并因此被捕,获释后受邀前往匹兹堡工作。1919年赴阿勒格尼河谷区,指挥阿勒格尼煤炭和焦炭公司罢工的矿工进行纠察,8月26日在介入宾夕法尼亚警方殴打纠察罢工时,被警方残忍杀害。见下文第九章——中译者注

[4] 意为,雇主们打算给造船工人短期好处,换取工会不在钢铁业搞行动。——中译者注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