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马克思与人性——破除一个迷思(1983)

导论



  无论马克思在1845年之后的思想发展与他早期作品的主题可能有何不同,这都不能说明他开始摒弃人性观。
  在本书中,我仔细研究了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人们广泛引用这一条内容来证明他的确是这样做的。我的目的是撼动其作为证据的可信性。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在书中指出,毫无疑问,马克思后期的著作确实具体表达了这一观点,既起到了解释的作用也完成了规范的功能。
  这一点实际上不需要指出。对那些稍微用点心读过他后期作品的人来说,马克思对历史特殊性和历史变革的那些众所周知的强调,没有使他脱离人性的所有一般概念,这似乎太过明显而不值得证明。许多人对他的历史理论进行了仔细研究。这些研究尽管各不相同,但都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然而,与此相反的是,阿尔都塞及其学派所宣扬的一种相反的信念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信念在马克思主义者中尤其盛行。实际上,这是一个老掉牙的执念,即历史唯物主义中没有人性的概念。阿尔都塞学派在这一问题上的影响由此而生。因为这种执念仍然存在,而且是不合理的,所以仍有必要对其提出疑问。
  首先,我详细说明了本书是如何使用“人性”这一术语的。接着,在第二部分中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进行了分析,并在第三部分中考查了第六条在马克思著作整体中的地位。最后,在本书的第四部分中先后评述了其他一些针对马克思观点的假定证据和一些通常针对人性观的论断,并对它们的谬误之处予以批判。本书将对这些证据一一予以驳斥。




[1] 我参考了以下书目:G.A.Cohen,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yA Defence,Oxford 1978,pp.150-152;Michael Evans,Karl Marx,London1975,p.53;and Helmut Fleischer,Marxism and History,London1973,pp.25-26,46。另外参见:John Mo Murtry,The Structure of Marx's World-View,Princet on1978,pp.19-37;Bertell Ollman,Alienation:Marx's Conception of Man in Capitalist Sociely,Cambridge 1971,p.76;and Gajo Petrovio,Marx in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NewYork1967,pp.73-74。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