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福斯特 -> 钢铁大罢工及其教训(1920)

前言



  美国有近五十万人在钢铁业工作。在八小时工作制很快成为标准工时之际,钢铁业的各大工厂仍在实行十二小时工作制,许多工人一周要连上七天班。这五十万人基本没机会与雇主就工作条件讨价还价。他们不仅无法就劳动合同进行集体谈判,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也无法要求雇主给出公平的解决办法[1]。当年的钢铁公司有权有势,工人未能组织起来,连开口的权利都被任意剥夺。
  在这个国家,工人进行组织和集体谈判的权利是毋庸置疑的。工人在各方面行使着这样的权利,保护与推动自己的利益。而在钢铁厂里,这些权利不被承认,谁敢行使它,就得卷铺盖。在铺天盖地的密探制度下,钢铁公司心知肚明哪些员工参加了工会会议,哪些人与组织者谈过话。公司会开除他们,把任何的工人组织扼杀在萌芽。
  为了不让工人自发行动起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公司把手伸向了工人居住区。在一些镇上,头面人物都和公司有交情。1919年伯利恒(Bethlehem)、杜肯(Duquesne)、克莱尔顿(Clairton)等地的罢工中,正是如此。为了不让工人组织起来,他们不让工人开会,或是派警察破坏集会。在别处,比如霍姆斯特德(Homestead)、麦基史波特(McKeesport)、莫内森(Monessen)、兰金(Rankin)、匹兹堡(Pittsburgh),公司的经济力量保证了政府官员的合作,逼着房东拒绝把地方腾出来给工会开会。
  如果一个人没有亲眼见到钢铁公司如何铁腕统治着工厂所在的城镇,就难以理解它的势力有多大。社会组织和教会组织都受托拉斯的摆布。最近这场罢工中,许多教堂的传教士都在谴责“煽动家”,唆使信教的罢工者复工。小商人加入治安队,把左轮插在腰间,叫嚣着枪毙不听话的产业工人。
  自1892年的霍姆斯特德罢工[2]以来,已过去二十多年,这些年里,莫诺加希拉河沿岸工厂城镇的工人始终生活在监视和镇压下。目中无人的强权把不愿屈从者统统踩在脚下,在这些城镇里,它扼杀了个人的主动性,夺走了公民的活力。
  本书讲述的,就是钢铁业迄今为止最激烈、最勇敢的战斗。这场战斗打破了这一强权,解放了五十万钢铁工人。而本书的作者,正是这场斗争的一位领导人。这是一桩值得讲述的故事,因为在此之前,只有关于它的传言,斗争的主角并没有书写自己的故事。
  福斯特先生记载了罢工的重要事实,为公众立了一大功。加里[3]和威尔逊总统的书信清楚地表明,发生罢工究竟是谁的责任。它也告诉我们,是谁无视了总统——是拒绝单方面休战的罢工委员会,还是加里。威尔逊先生让加里和工会协商,加里非但不听,还妄想用拟议的休战来搞垮工会。
  考虑到作者不仅是所述事件的主角,更处在风口浪尖,遭受着全国的口诛笔伐,整本书并不是以激情的笔调写下的。对于那些只会叫嚣“布尔什维克主义”和“革命”,反对罢工的人,这书也是最好的回应。革命的鼓动家并不习惯这样的写法。但这一特点让本书对学生和工人组织者都有很大价值。在这场钢铁大罢工之前,从没有运动的领导者在事后如此冷静地评估失败的原因。失败总有借口,但福斯特先生直面现实。他对罢工失败原因的分析——把责任归咎于工会本身——不管在哪一行业,对每一位工会领导人都有裨益。另一方面,他还记下了这件功绩:以每人仅1.40美元的成本,工会维持了一个赈济处,填饱了罢工工人的肚子,很有启发意义,非常鼓舞人心。这项成就必须成为一座丰碑,纪念罢工者的实践能力与正派。
  作者不是要事无巨细地写下这段故事,也不是要在书中证实自己坚信的理论。正因为这本书写得好,内容如此真实,我很乐意写下这篇前言。关于钢铁业还有不少书。有些关乎冶金学,有些关乎钢铁贸易,还有些关乎工艺问题。这本书与它们不同。本书阐述了这个庞大基础工业的工人对组织的需求,以及实现这一基本权利的极端困难,这是其它书里没有,其他人也不曾写过的。作者还理性、克制、直率地描写了钢铁公司怎样凶狠打击工人,并解释了钢铁公司这样做的原因——公司不想让工人获得任何领导权。

约翰·安德鲁斯·菲奇[4]
1920年6月4日于纽约





[1] 例如,参议院委员会调查钢铁罢工时,加里的证词——1919年10月1日,第161—162页,委员会听证记录。加里的证词表明,罢工的起因是工人委员会与管理层交涉后,不公正的对待仍未得到解决。公司老总在不了解实际情况,甚至对工人委员会的存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对罢工发起镇压。——原注

[2] 霍姆斯特德罢工(Homestead strike),是由匹兹堡卡内基钢铁公司工人为成立工会,在1892年7月1日至7月6日举行的罢工。罢工最终在宾夕法尼亚州民兵和平克顿私人侦探社的镇压下失败,美国工人运动受到重创。——中译者注

[3] 阿尔伯特·亨利·加里(Elbert Henry Gary,1846年10月8日——1927年8月15日),美国律师、资本家。1892年任惠顿市市长。1893—1894年任芝加哥律师协会主席。1898—1901年任芝加哥联邦钢铁公司总裁。1901—1927年任美国钢铁公司董事会主席。——中译者注

[4] 约翰·安德鲁斯·菲奇(John Andrews Fitch,1881—1959),美国作家。1907年赴匹兹堡从事社会学研究,花费一年多时间采访当地的钢铁工人,最后于1910年出版调查书籍《钢铁工人》。此后在纽约劳工部门短暂任职,后担任《约翰·凯洛格调查》编辑和撰稿人。1917年起在纽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劳动关系,1946年退休。——中译者注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